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9|回复: 0

王树国那些金句诠释大学之大

发表于 2024-3-21 14:16: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王树国那些金句诠释大学之大

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雨中脱稿致辞的那位校长,告诉我们“如遇风雨,那就风雨兼程”的那位长者,离开了他魂牵梦绕的大学校园。

王树国离开学校时,众多西安交大师生为他送别。面向师生,王树国真情三鞠躬,向师生挥手告别。

大多数人知道王树国,是因为他那引人入胜、充满魅力的演讲。在王树国卸任之际,这些演讲的金句仍然回想在耳边,它穿透人心,让人共情共鸣。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些场面——

开学时,王树国像一位邻家长者一样告诉学生:“大学是一个育人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你不仅仅是学知识,而是要把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情怀、知识、创新能力、毅力,如果你们在大学期间,在这四个方面做好,我相信你们每个人未来发展之前途不可限量。”

当演讲碰上大雨时,王树国应时鼓励学生:“风雨路上,我们需要勇气、胆识和脚踏实地,大胆地前行,就像今天这场风雨一样,来吧!”

在王树国看来,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情怀,而最大的情怀就是家国情怀。作客央视《开讲啦》节目,他谈及自己的留学经历时说:“我不是我,我是中国人,要努力奋斗让国家变得更好。”

王树国这些演讲有着独有的魅力:第一,在于真实、真诚,真心实意为学生好,给学生说掏心窝子的真话、实话,“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其间;第二,在于教育者“以奋斗为本”的格局与情怀,用教育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意识、奋进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这是人生追求之所在;第三,在于“以家国为本”的境界,教育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也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礼记·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追求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中,用教育指导人心、塑造社会。事实上,在当今这个时代中,让人敬仰的教育工作者还有很多:拿命办学40年、用知识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的“燃灯校长”张桂梅;退居二线后拒绝民办中学的百万年薪,选择到贵州义务支教的“时代楷模”陈立群;扎根乡村埋头办学的80后“白发校长”张鹏程……他们用对教育的热爱与坚持、默默奉献的“实在”,为全社会上了一堂“心灵课”。

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今天,我们的教育界若想继续大师辈出,不断涌现出“教育家”,培养出众多的顶尖人才,就要从这些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身上不断汲取养分。(王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