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7|回复: 0

搭建更多终身学习“加油站”

发表于 2024-3-21 14:28: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搭建更多终身学习“加油站”

自去年底开课以来,武汉“青年夜校”持续火爆,非遗手工、咖啡拉花、茶艺等课程受到年轻人喜爱;鄂州“青年夜校”开设公益免费课程,教授烘焙、绘画、书法等,报名热火朝天;襄阳“青年夜校”遍地开花,有青年人才夜校、市民夜校,为成年人终身学习、提升自我、丰富生活拓展了平台阵地。

课程秒抢,手快有、手慢无,“青年夜校”频频出圈,是当代青年人积极拥抱生活,主动提升自我的表现。这里的“夜校”,有点类似成年人的“兴趣班”,是年轻人在紧张工作之外,增长知识、汲取文化养分的社会渠道。“青年夜校”一课难求,让人联想到“老年大学”座无虚席,两者虽然服务对象有差异,但都折射出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公共文化资源供给应着力的方向。

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潮生活,除了氛围培养,更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撑。这种支撑,包括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必要的投入、可持续的运营机制等。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堪称全国最火的公办夜校机构,去年秋季班1万个学习名额,超过65万人在线参与。浙江省文化馆利用场馆闲置时间,在周末晚上推出免费“艺术自习室”。武汉依托全市各级团组织,链接社会资源或以购买服务的形式,邀请专业老师根据市民需求开课。可以看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实际,探索适合当地“夜校”的办学方式,因地制宜调用资源、搭建平台,才能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增添力量。

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建设“青年夜校”基地100个,是湖北省2024年十大民生项目清单“服务青年乐业乐享”中的重要内容,足见我省对青年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水平,要坚持“青年夜校”“老年大学”等学习平台的公益性,避免过度商业化、高价化,让成年人也被“兴趣班”割韭菜。公益性并不等同于免费制,更应探索出合适的路子,以低成本的方式让学员受益,也让办学机构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需要我们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为终身学习搭建更多“加油站”,让人人能出彩、人人可出彩。(艾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