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回复: 0

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发表于 2024-3-27 08:33: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中,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表示,要大胆使用年轻人,加大对年轻人的培养,让年轻人真正潜下心来搞科研,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都不难看到众多优秀青年人才的身影。复兴号高铁设计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8岁;北斗卫星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6岁;中国天眼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长三甲系列火箭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国家诸多科研领域的高“青年含量”,足以证明青年科技人才蕴藏的巨大潜力。

青年时期是科研的黄金阶段,青年人才普遍有着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潜力大的特点。研究发现,科技创造的最佳年龄集中在25—45岁之间,峰值约在37岁。这启示我们,取才之道,贵在“用人当其时,用人当其壮”,要对科技人才充分信任、大胆使用,让他们在创新创造的高峰期挑大梁、当主角。

近年来,兵团密集出台为青年科技人才松绑赋能的措施,为他们崭露头角厚植优渥土壤,营造宽松氛围。比如,围绕兵团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原创、前沿、交叉科学问题研究,逐步提高重点项目青年科技人才承担比例;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对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拔尖人才等按照不同标准进行评价,力促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免责机制,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巨大潜能。一项项真招实招,为青年科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创造了更多机遇。

必须看到,当前兵团已经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和迭代升级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现实中青年科技人才依然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诸如职业早期科研支持不够、成长平台和发展机会不足、相关评价机制不完善、非科研负担重等。只有积极回应青年科技人才的期盼和诉求,从痛处着眼,从细处施策,才能助力更多有志青年在科研道路上成长成才、脱颖而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此次科技部负责人强调,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把一半以上的基本科研业务费投到35岁以下年轻人身上。此外,强调继续推进减负行动专项,将青年科技人才从报销、填表等繁杂的“非科研”事务中解放出来,在软件层面给青年科研人才更多支持。同时把青年科技人才的薪酬待遇、家庭生活、身心健康等生活问题纳入考虑范畴,彰显出对青年人才给予的关心关爱。期待兵团拿出更多有力举措,为青年人才减压蓄力,营造更加优渥的创新环境。

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将政策红利转换为科研实力,科技人才是关键变量。要把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长期战略性工作,进一步打破束缚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进步的“条条框框”,让有抱负的年轻人能够轻装上阵,真正挑起大梁、当上主角、走上前台。而作为青年科技人才也要牢固树立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理想信念,坚守“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科研精神,在奋斗中释放青春热情、追逐青春理想,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焕发光彩!(张瑜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