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场火车追尾事故,太让人痛心。这又勾起我十多年前想为避免这种火车碰撞所做的一点事。世界上有多起火车同向或相向碰撞,我当年也收集了不少材料。当时觉得很难。直到有一天,突然受到启发:利用导体的电阻特性。
工作原理:(1)物理学基本原理:基于所有导体在常温下具有电阻的特性。也就是说,即使在同一辆机车的两个轮子之间,也有微弱的电阻(除非是超导体不具有电阻),这个电阻的存在,使得在两个车轮之间在被加上一个电信号之后,将产生一个微弱的电信号。(2)如果在两个车轮之间加一个信号,例如脉冲信号。这个信号在两轮之间有一个小的电压差。这个电压差(或说电信号),可以被同轨上的另外一辆机车,通过两个车轮形成回路而探测出来。(3)通过合适的放大器,可以显示出来。
例如:当机车M1与M2之间的距离足够远,两个机车轮间信号太弱,相互之间不能测出二者的信号,但各个机车可以通过计数的方式自检出自己的信号,并以适当的方式显示该仪器工作正常。当机车M1与M2之间的距离达到一定的范围内(L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并确定机车上该信号发生器的发射功率),M1发射的频率f1的信号与M2发射的频率f2 的信号将被M1机车和M2机车几乎同时探测到。这样M1与M2探测的信号(计数)频率将是f1与f2之和,这个新的信号,将可以被两台机车探测到并报警。如果按照信号强度递增来设计,可以较准确的知道两个机车之间的随时间变化的距离变化量。如果是相向行驶,这个强度将急速增强,可以通过适当方式予以报警。如果是同向,取决于后面机车相对与前面机车的相对速度。如果相对速度差小,强度增加的时间就长,反之则反。如果控制合适的发射功率而保持机车没有报警信号,那么就意味着两辆或多辆机车间的距离是安全的。从而满足在同轨上的机车以几乎满负荷进行机车调运运行,达到铁轨用于运行火车数量的最大化,从而提高效率。
这个模型的原理机,本人已经做出来了,的确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工作。如果开发,肯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利用这个原理,做成铁道路口与公路或其他路口交叉处的自动报警装置,由于在交叉路口可以直接跨接信号,其信号放大无需十分精密和大效率放大器就能工作,费用十分低廉。也可以不检测自身信号,但这个可能在技术上更复杂。
如果是两个机车之间的探测,由于信号比较弱,需要较大放大功率的放大器。但是,在一个能把卫星的微弱信号探测并加以利用的年代,探测并利用同轨上的两个机车发射出来的信号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验中,本人还发现利用不同的供电方式,对于仪器的稳定工作有较大影响。
本人只是爱好无线电和一些简单的电子电路。对于这个机器的工作原理,我觉得还是有可能被开发出来。虽然当时也申请了专利,但是早就没有交专利维持费了。03或04年前后,在一本杂志上发现有人利用这个技术做成采矿的其他设备,但是没有引用我的专利文献(97年申请的)。希望科技网能推荐,以便各路专家评点,为中国的高铁技术做点事.


来源:科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