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7|回复: 0

用“紧日子”拼出“好日子”

发表于 2024-3-29 16:26: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用“紧日子”拼出“好日子”

近日财政部印发通知,从强化预算约束角度,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

“一钱之费,宜重宜慎”。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过紧日子,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从土地革命时期“节省每一个铜板”“日穿草鞋干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再到新时代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过紧日子”始终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如今再加上“习惯”二字,表明“过紧日子”并非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紧”这根弦不能松。

或许有人不解,当年勒紧裤腰带是因为还在过苦日子,不得不勒。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若这条裤腰带勒得太紧,不是反而会束缚自己吗?适时“松一松”,也未尝不可。这些看似“人之常情”的想法,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里仍有市场。常见于申请预算往大的报,花不完的年底“冲业绩”,公务接待大手大脚,巧立名目乱发津贴,更有甚者在政绩观上也“松一松”,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所谓“跑冒滴漏”,皆是如此。

不能小瞧这些跑冒滴漏,家大业大也怕窟窿大。相比那些显而易见的形象工程,浪费在日常支出里的“小钱”,反而更容易让当事人麻木、不当一回事。而小数怕长计,在这些不起眼的地方“松一松”,往往也意味着在其他地方得“紧一紧”。但无论是办好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还是科技攻关克难,抑或是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项都紧不得。说到底,要保障各项事业发展、民生刚性支出,“钱袋子”必须精打细算,马虎不得、更松不得。

其实,过紧日子的潜台词是“会过日子”。即该花的地方,不能省;该省的地方,不乱花。当然,道理大家都懂,关键还看怎么做。

首先要拧紧思想上的“龙头”。党和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为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要想清楚、弄明白,带头过紧日子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须坚持一心为公、精打细算,把更多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以“用得精准”换取“发展有效”,赢得百姓满意。其次要扎紧制度篱笆。人也有靠不住的时候,那就要靠制度。“过紧日子”既要成为一种自觉习惯,也需要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给各级单位花钱戴上“金箍”。这需要建立健全预算、监督、问责制度,确保“花前、花中、花后”皆监管到位,防止跑冒滴漏。

成由勤俭破由奢。习惯过紧日子,说白了是让各级党委机关将“紧日子”过成“平常日子”,真正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才能为老百姓拼得更多好日子。(陈文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