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观察思考:给员工的心情放个假彰显以人为本
顾永强
近日,笔者在某石化企业调研时了解到,该企业的一位班组职工因为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心情非常糟糕。为此,管理者给予这位员工特批了一周“短假”。这种给心情放短假的做法,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据笔者了解,该企业给员工放心情假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受到了职工的欢迎,也赢得了员工的倾情回报。
在一线工人中,因各种压力或不顺心的事导致心情烦躁,难免会因情绪不好影响正常工作,甚至情绪“失控”出现不理智的言行。笔者以为,给员工的“心情放假”和放病假其实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一个是心理上的不舒服,一个是身体上的不舒服。员工情绪不良,轻者工作积极性不高、无精打采,重者会无意识地把别人当成发泄愤怒、不满的“替罪羊”,容易在行为和语言上产生偏激表现。
在一家营销企业,一位营业员因为和同事发生争执,上班时她有点心不在焉,好几次少找了顾客的钱。一位顾客言词尖刻地数落了她几句,她不顾同事的极力劝阻和对方大吵起来,以致整个超市无法正常营业,很多顾客纷纷指责她“态度恶劣”。发泄一通之后心里痛快了,但工作也因此丢了。冲动是魔鬼,明知心情不好,如果经领导批准放一天半天的假,或许会是另外一种结局。容易理解的是,员工带着情绪工作,势必会让工作质量大打折扣,小则服务态度不好,投诉量猛增,于个人和企业不利,大则殃及他人。另外一家生产企业的一位青工在上班之前,因为家庭琐事与妻子大吵了一架,带着怨恨和气恼到了生产岗位。班组长没有发现他的情绪变化,安排他上岗操作。在操作设备的过程中,他满脑袋想的都是与妻子吵架的事,精力不能集中,未能认真核对设备的名称、编号,结果造成了一起严重的误操作事故。此时,及时为员工的心情排毒、释放烦躁的情绪就显得非常重要,能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态,恢复从容自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笔者认为,给员工的心情放个“短假”这种很人性化的做法,实际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给情绪不佳的员工放假,实际上给了员工一个思考的时间,让员工对造成心情不佳的事情能够冷静地、前后左右地想一想,自我排解心中的郁闷和不快,它可以使员工不佳的情绪通过冷静的思考得到一定的释放,对解开心理“疙瘩”起到较好的作用。
不可置疑的是,近年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员工就业压力增大,思想负荷增重,不少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焦虑、忧郁、烦躁和孤独。因而,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是现代企业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多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及时把握好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脉搏,在员工心灵存在困惑时,心理产生疙瘩时,给员工的“心情放短假”等人性化的管理措施,真正想职工所想,帮助员工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释疑解惑,化解矛盾,使自己成为员工的良师益友。实际上,只有企业真正地将员工当回事,处处尊重员工、信任员工、体贴员工、关心员工,员工才能爱企业、维护企业利益,才能赢得员工的倾情回报。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认为,企业给班组员工这样的“小人物”烦躁的心情放个“短假”,是对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最好诠释,正是彰显了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企业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赢得了员工的“真心”和倾情回报,这种很人性化的做法值得各行各业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