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30|回复: 0

[老人故事] 我们的父亲(35)  ——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

发表于 2011-7-27 22:20: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们的父亲(35)  ——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
    周海滨
   
35.蒋建国第一次听到父亲慷慨激昂的讲话
    蔡廷锴在自传中记述了在桂林见到和蒋光鼐一家一同逃出的家人的情形时说:“此时正在严寒期间,各人逃出,均衣衫褴褛,形容憔悴,状极可怜。”
    在蒋建国看来,衣衫褴褛也是客观需要,因为通过封锁线的时候必须和难民们一个模样,隐姓埋名,不暴露身份才不会出事。当时我们确实已是蓬头垢面、满身虱子、精疲力竭了。
    历时一个半月,蒋建国虎口脱险回到父亲身边,但是生活的安定并没有因为父亲在身边就伴随着这个小男孩。
    抗战时期的曲江是广东的临时省会,经常能听到“呜——呜——”的警报声。蒋建国说,警报就是命令,听到后,人们就赶快躲进在房前屋后挖掘的防空壕、防空洞,马路两侧也挖有掩体坑。
    在蒋光鼐家的后山坡,工兵修了一个很“讲究”的防空洞,足能容纳数十人,里面坑道是用圆木支撑的,迂回曲折,脚下还铺有木栅防潮。有两个洞口,其中一个洞口还顺着山坡修了伪装棚,从上面根本看不出有洞口。即使炸中其中一个洞口也无大碍。但是,蒋光鼐从来不进防空洞。敌机空袭时他总是利用松树作掩护,密切注视着敌机的行动。有一次他刚刚午睡起床,一块炸弹的碎片就破窗而入,穿进他的枕头中间。事后,他轻松地说:“我是福将,身经百战还从未受过伤。”
    在一次空袭中,蒋建国姑父一家人躲在屋旁挖好的防空壕,一颗炸弹正好落在中央,13人中除了在最边上的两位客人外(二人被炸起的泥土埋住,幸被抢救者挖出),11人全部遇难。“二姑妈(我父亲的亲妹妹宝燕)当时正在我们家,幸免于难”。
    在随后举行的追悼会上,蒋建国第一次听到父亲慷慨激昂的讲话,他以第7战区副司令长官和死难者家属的双重身份,号召大家化悲痛为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投身抗战,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奋斗。本来是一片哭泣声的会场上,最后响起了一阵阵“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死难者报仇”的口号声。
    蒋光鼐虽有军职在身,在家却常穿便服,冬天穿一件灰布面的棉袍,夏天穿对襟的“唐装”。“一点也不像油画像中那个威风凛凛的军官,倒像个文人,怪不得有人形容他具有儒将风度。”蒋建国说:“早晨洗脸修刮胡子的时候,他常常口中念念有词,有时还吟诵起来,好像唱歌一样,很悦耳,但多少带有一点淡淡的哀愁。仔细听,原来是用东莞家乡话读唐诗或宋词,遗憾的是我始终没有学会像他那样吟诵。”
    在曲江,蒋建国最愉快的事是跟随父亲上山打猎。蒋建国扛着比个子还高的双筒猎枪,父亲带着名叫“胜利”、“和平”的两只猎犬。“在鹧鸪、斑鸠等鸟儿飞起来时,看到父亲敏捷、准确地击落空中飞鸟的动作后,我才意识到他曾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是科班出身的老指挥官。他教我怎样在草丛中前进,教我黑夜行军的口诀……”
    敌人的进攻仍在继续。为了打通粤汉铁路,日本不断增加兵力,发动攻势,曲江数度告急。蒋光鼐一家也就几次疏散,往东去兴宁,往西去罗定(蔡廷锴的家乡)和广西的梧州(李济深的故乡),还经过湖南的衡阳、广西的柳州、江西的龙南……最后一次疏散到平远。此时第七战区司令部要搬到江西寻邬,“我们被安置在广东省东北角平远县的乡下居住。两地都是在广东、江西、福建三省交界之处,相距不远却分属两省,是偏僻宁静的山区,但十分贫穷,日本人始终未能打进去”。
    在衡阳,蒋建国亲眼看见过一场激烈的空战:虽然不断有“哒哒哒……”的机枪扫射声,很危险,但是所有人都探头观看这一场面,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和有红膏药标志的日本飞机上下翻飞,在空中互相追逐。当看到敌人飞机被击中,拖着长长的黑烟尾巴坠下时,所有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抗战胜利之后,蒋光鼐一家人终于在广州团聚,原本渴望已久的安静的生活被一个秘密任务打破了平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