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3|回复: 0

糯米宴,如何做出“文化味”

发表于 2024-4-11 16:00: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糯米宴,如何做出“文化味”

“我是做‘路边摊’起家的,没想到有一天会办成‘糯米宴’。”在今年重庆市武隆区“庙垭乡油菜花乡村旅游季”期间,庙垭乡农民郑周均的“糯米宴”火了:27天接待食客2700余人次,餐桌旁的游客停不下筷子,就餐的游客排成长队……

“靠着乡政府的扶持和游客建议,我在糯米里加了一‘味’,利润比原来翻番,生意越做越有味”。老郑从当地民俗里提炼灵感,从当年只卖糍粑,到如今提供糯米乌粥、糯米喜沙肉、南瓜糯米饭等,依托“糯米宴”吸引了大量游客。现在,老郑成了乡里推进农文旅融合的典型农户,“庙垭乡油菜花乡村旅游季”也成为国家乡村振兴局首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之一。

老郑的成功,就在于糯米宴做出了“文化味”——把舂糯米的石制碓窝搬到场镇上,游客挽起袖子帮忙舂糯米,边舂边拍照;举办“花海抓鸡”“打糍粑比赛”等特色民俗活动,让游客吃好又玩好……农文旅融合,让乡村游由单纯观赏变为综合体验,游客感受到了更多乡村韵味。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差异化生活体验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对“诗与远方”的向往也有了载体。

吸引人们到乡村旅游,看什么、体验什么?发展乡村游,不仅要让人们看到田园风光和农家景致,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挖掘乡村潜力、打造旅游IP,使游客从乡村的风情风貌、产业特色、劳动生活中,体验传统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的魅力,感悟“乡愁”情怀。而这,就对乡村游的文化厚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打好乡村游的文化牌,一定要在唤起乡村记忆和田园生活想象上下功夫。比如,可以结合本地域个性鲜明的农耕文化元素,通过有乡土风情的活动形式加以展示,增强“乡愁”吸引力;推出带有乡土特色的纪念品和工艺品,用文化元素刺激消费……如此,让游客来了有兴趣,回去后有回味,讲得出故事,引得出乡愁。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农业观”一词首次被写入。树立“大农业观”,要求我们将乡村资源视作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开发。所以,借农文旅融合来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要更加注重挖掘乡村的各类宝贵资源,为之加入“文化味”、增强参与感等。唯有如此,乡村游才能彰显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周荣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