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向天要效益,先把楼建好
“工业上楼”怎么上?近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正式发布《工业上楼建筑设计通则》,该《通则》是全国首部工业上楼地方标准。
与“摊大饼式”的工业园区模式相比,“工业上楼”是像搭积木一样建起“摩天工厂”。空间“折叠”、产业“多维”、产值倍增,工业上楼向天要地,让先进制造业步步高,城市更新、产业升级随之打通“天花板”,被形象地称为“向天空要效益”。
向天空要效益,前提要先把楼建好。工业上楼绝不是简单的厂房堆叠和生产线搬上楼去,存在多重难点。从整体看,不是任何工业都能随意上楼,什么能上楼、怎样上楼、如何上好楼,是三大核心问题;从细处看,建筑的面积、层高、跨度、承重等指标,关乎生产运营效率和成本,决定了企业能否上楼。
从建造端优化,就是夯实工业上楼的地基。《通则》以深圳“20+8”产业空间需求为主线,涵盖策划、规划、建筑、专项全设计流程,填补了全国工业上楼建筑设计规范的空白。《通则》紧扣各类产业需求和上述难点堵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既可满足当下新兴产业的个性化生产需求,更从长远考虑如何提高城市活力和辨识度。建造端“省”到,终会让企业“赚”到,激发城市经济新活力。
越己者,恒越。“工业上楼”作为城市集约高效发展的工业载体是一个开放式命题,也是一个长期命题。深圳是先行者,要“更上层楼”,继续探索“上楼”模式更优解。
立足长远。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栋楼就是一条链,产业园就是生态圈。不仅要建设“摩天工厂”,还要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城市综合体标杆,让“产业森林”宜居也宜业,加大释放空间“磁吸力”。
精细推进。要把握节奏和力度,因企施策、因“业”制宜,通过提升服务效能,坚定企业信心。企业需求与建设供给是否适配,配套环境及服务是否完善,招商奖补、租金补贴等扶持措施是否到位,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位。
矢志创新。工业上楼是一套生产空间从平面到立体转变的系统工程,是空间安排、功能布局、机制设计上的创新。要逐步制定并完善相应标准,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全新模式与经验。
工业上楼不是一“上”了之。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为工业上楼夯实“地基”、架稳“电梯”,助力制造业腾飞!(庄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