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11|回复: 5

韦家沟煤矿“两长一员”的调查

发表于 2008-3-30 21:24: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韦家沟煤矿“两长一员”的调查
                          杨树根

    煤矿“两长一员”(值班队长、班组长、安瓦员)是基层安全管理的排头兵。最近,笔者针对重庆能源集团韦家沟煤矿“两长一员”的管理,进行了调查座谈。
    一、韦家沟煤矿“两长一员”的现状。
    当前,韦家沟煤矿生产现场“两长一员”队伍状况:采掘工作面配置的值班队长、班组长和专职安全瓦斯检查员共182人。其中值班长36人,班组长78人,安瓦员68人。大专以上0人。中专以上3人,占0.16%;中技2人,占0.1%;高中9人,占0.4%;初中147人,占80.7%;小学以下21人,占11.5%;党员21人,占11.5%。从我矿“两长一员”队伍的文化素质状况分析,整个队伍的文化结构是存在差距的。
    二、韦家沟煤矿加强“两长一员”管理的主要做法。
建立完善制度。该矿建立了现场“两长一员”管理办法。明确值班队长在现场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安全、工程质量、标准化的管理,矿、队两级共制订完善了安全三基管理制度;
强化了培训。该矿健全了“四位一体”职工教育培训机制,强化新入矿员工培训,让他们了解矿井安全基本常识,入井后落实“一帮一”结对子的培训,提高现场应知应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矿安全科坚持每月对安瓦员培训,培训考试不和格者一律不准上岗;
细化了管理考核。细化了矿对队、队到班组、班组到员工的安质工资考核体系,按职责分工和层次原则进行考核。制订并完善“315工作法”。制定了《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对矿属各单位(队)班子成员、各科室部门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乃至班组直至职工个人,层层实行安全风险抵押制,坚持月月检查考核。“两长一员”在工作中出现职责不到位,下井达不到规定天数,有违章违纪出现的,纪委实行问责,领导谈话、戒免制度。
    三、加强“两长一员”管理的思考
    首先“两长一员”素质是预防控制事故的重要内容。值班队长走动管理是“双基”管理的有效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值班队干应该24小时轮流现场监督,不能出现空挡。如果责任心不强和精细化管理不到位,一旦有职工的不安全行为,两者一交叉就会导致事故。据统计,韦家沟煤矿现任的值班队长33%以上的都是新提拔的新手,管理素质和工作阅历是有差距的。虽然,值班队长对于碛头和工作面,基本能够做到规范检查,但对整个施工区域的其他点,如采煤的上下运输巷道、溜煤眼、翻笼、上下穿口等最易发生零星事故的地方,就不容易监控到位。从一些事故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有的事故都不是在碛头或工作面发生,而是在平时我们工作中不起眼,往往容易忽略了的地方发生。因此,值班队长必须克服作风飘浮,加强“走动式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其次安瓦员是“两长一员”职责落实的重要保证。安瓦员在现场的主要安全职责就是负责瓦斯、安全隐患、标准化问题的检查,督促现场瓦斯问题、安全隐患、标准化问题的及时处理,工程质量等级评分,制止“三违”,与上班(或下班)交班(或接班)安瓦员和值班队长进行交接班检查验收,评定出当班工程质量等级,对“三违”人员进行开据处罚。
    再次,“两长一员”团结配合是营造安全和谐环境的重点对象。在实际工作中,“两长一员”三者各自站的角度不同,大家持的观点和摆位上存在不足。有的是各自为阵,表面上一团和气,由于某种利益关系而对现场的隐患和“三违”视而不见,使各自应尽的职责难以落实。因此,应该加强思想素质教育。“两长一员”的安全压力大、生产任务重、管理工作多、操心费力大、工作最辛苦,如果没有较高的思想素质、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就很难做到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就很难完成相互配合的各项工作;加强业务技术素质的提高。如果“两长一员”没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不掌握安全规程、不熟悉生产过程、不精通业务技术,生产抓不住关键,工作摆布不开,很难想象能出色地完成各项团结配合等任务。 “两长一员”只有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从我做起,处处树榜样,做表率,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才能团结带领好全体职工完成各项安全工作任务。
韦家沟煤矿女工三八节前到井口为矿工服务  杨树根 摄影


邮编:402465
通讯:重庆市荣昌县永荣矿业公司宣传部 高国民审稿
电话:13996451149
韦家沟煤矿女工三八节前到井口为矿工服务  杨树根 摄影.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30 21:41:23 | 查看全部
请夏主编 刘浩军等老师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0 22:47:52 | 查看全部
引用第2楼刘浩军于2008-03-30 22:28发表的  :
要写好一篇调查文章,是要花时间下功夫的,认真拜读了杨树根老师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30 22:53:24 | 查看全部
谢谢 刘浩军老师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30 23:18:2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 00:22:42 | 查看全部
请查老师看看 杨老师的稿件  给予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