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2|回复: 0

岂容“鬼秤”继续“捣鬼”

发表于 2024-4-16 15:07: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岂容“鬼秤”继续“捣鬼”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多地市场,有一些无良商家在秤上做手脚,致使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缺斤短两。坊间把这种做了手脚、称重显示与实际重量之间存在偏差的电子秤称为“鬼秤”。

现实中,“鬼秤”弄虚作假现象屡见不鲜。某美食博主就曾前往多地“打假”,拍摄并发布了不少揭露商户“缺斤少两”的视频——通过输入“作弊码”调节档位、改变计量基数等一系列操作,“鬼秤”便可以“自由”定量。此外,电子秤遥控器可以远程操控称重模式,隐蔽性更强。如此狡猾地作假,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是实打实的违法行为。

明知违法,为何“鬼秤”依然层出不穷,甚至技术还不断“升级”?对不良商户来说,改装“鬼秤”成本低,但收益却是巨大的。同时,一键重启、远程恢复等技术“后手”,很容易让其产生侥幸心理,觉得即便被察觉到异常,也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转“危”为安。至于“鬼秤”背后的产业链,利润可能更大。一台改装的电子秤,售价可达正常的1.5倍,涉及遥控的,价格则更高。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见钱眼开、知法犯法。

严打“鬼秤”还需“铁拳”出击。在当前的处罚基础上,不妨继续强化信用约束、加强失信惩戒,让不良商户“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此外,还可以在市场等场地放置准秤,为消费者提供对比,同时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形成监管合力,共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皇甫思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