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用高端平台留住塔尖人才
3月15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消息,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聘任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王宁利为医院院长。医院聘院长,一则旧闻有什么稀奇?王宁利还有一个关键身份:他是重建后的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首任院长。
4月15日,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举行“聚焦成果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三批成果转化发布会。王宁利团队与5家国内头部眼科生物医药公司签约,推动临床用药、手术耗材、医疗器械等11项眼科系列成果转化落地,一个团队带动大眼科集群布局河南。
重建省医学科学院,事关现代化河南建设。而破题的关键在于人,尤其是“塔尖人才”。河南是人口大省,但还不是医疗强省,虽然在2021年实现了医学领域本土院士“零”的突破,但面对庞大的医疗需求,目前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医学研究存在“塔尖效应”,没有“塔尖平台”,就留不住“塔尖人才”,这不仅不利于医疗队伍建设,更会制约全省医疗水平提升,长此以往,本地大医院仍是人满为患,病人碰上疑难杂症还会去北上广等地看病。
要破题,怎么办?强平台。放眼全国,成熟的医学科学院,无不是专家济济。对河南而言,无论培育还是引进医学人才都要有载体,重建省医学科学院,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为河南培养更多顶尖专家,4月15日的发布会也指向了这个根本问题。
发布会提到,落实“1+20”一揽子政策,引聚一流领军、优秀青年、急需紧缺、医疗卫生领军、医工交叉五类人才;引进人才的方式包括:个别引进、集中引进、双聘引进;人才使用上,省医学科学院自主开展院内人才评定,畅通人才职称评聘“绿色通道”;激励机制方面,赋予科研经费使用更大自主权、探索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鼓励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发挥作用、扩大横向项目经费使用自主权……条条举措,字里行间都是河南对医学塔尖人才的求贤若渴。
这背后算的是一笔大账。舍得珍珠换玛瑙,对人才的投入产生的是“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业团队、培育一个新兴产业、打造一个创新集群”的链式效应,阎锡蕴团队、王宁利团队都是鲜活的案例。
为1亿人的健康“兜底”,支撑医疗的不仅是医生,还要有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生物仿制药等前沿科技,这些造福于民的技术也需要创新的土壤培育。
对于通过“1+20”一揽子政策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河南来说,要与人才实现双向奔赴,必然要营造一个与人才共同成长的广阔空间。省医学科学院与中原医学科学城融合发展,形成“一院一城一产业集群”创新格局,给了人才工作的舞台、发展的平台、可靠的“后台”。
中原医学科学城必将“医”鸣惊人。(于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