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1|回复: 0

“老年餐桌”进商圈的启示

发表于 2024-4-18 14:28: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老年餐桌”进商圈的启示

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痛点,东城区前门街道大江社区近日推出新招——将“老年餐桌”搬进前门商圈,只要出示街道发的养老卡即可。

新招试水一月有余,从记者现场探访来看,“老年餐桌”人气很旺。这些年,北京已推出1000余家养老助餐点,许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物美价廉的三餐。而相较于社区驿站的“基础套餐”,前门商圈里的老年餐更像是“升级版”。不仅菜品多样,选择丰富,就餐环境更好,还支持线下配送。更贴心的是,餐食也做了适老化改造,面条“多煮一分钟”更软烂,宫保鸡丁中的花生米换成了易嚼的黄瓜丁……好吃不贵,适老度高,无疑为老年人改善伙食提供了好去处。

兴办“老年餐桌”是好事,而开得久、办得好又不是易事。养老助餐点具有公益属性,本身就不是个赚大钱的买卖,一旦客流量跟不上,很容易陷入困境。就本市来说,即便有政府补贴“减负”,许多社区驿站也反映“微利运行”。那么,热门商圈里市场化运营的餐厅,如何愿意参与惠老助餐?又如何做到可持续供应?通过报道来看,街道抻头张罗,各方坦诚沟通是一大秘诀。邀请有意向企业座谈进行摸底,挨家走访辖区老年人听取意见,然后多次沟通、反复协商,最后达成共识。于企业来说,服务半径清晰,就餐人数明确,也意味着老年餐的成本可控。在保证社会餐饮正常的同时,稍作让利“开个小灶”,承担社会责任之余亦可共享社区资源,也乐得其成。

“民商融合”的“老年餐桌”,也启示我们惠老助餐可以有更多打开方式。诚如相关负责人所言,不管是吃饭还是寄宿等养老服务,多方携手破局是必行之路。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尽可能发动市场机构入局出力,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想方设法向组织借力,方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具体到每个社区,情况不一,条件不同,如何在实践中针对本社区人口特点与实际需求探索出好办法,也考验着相关方面的智慧。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探索更多打开方式,让“老年餐桌”做得香、开得久,我们的城市也会更便利更温馨。(雨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