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0|回复: 0

擦亮“不贪为宝”的清廉底色

发表于 2024-4-19 14:39: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擦亮“不贪为宝”的清廉底色

“不贪为宝”出自《左传·襄公十五年》里的一个故事: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员子罕并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子罕便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所以后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清廉是为官从政的必备品格,更是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鲜明底色。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字里行间流露出革命者的朴素节操和凛然正气。当年牺牲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烈士,虽身陷绝境仍心系组织,秉持廉洁准则,向党组织提出史称“狱中八条”的建议,其中“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和“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至今读来仍令人警醒。

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制胜法宝。两袖清风的焦裕禄、从不贪公家一毫一厘的杨业功,一心一意为民的谷文昌……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爱戴,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清正廉洁是为官从政最起码的要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私欲作祟、利令智昏,淡忘了初心使命,在各种诱惑面前定不住心神、稳不住阵脚,在糖衣炮弹面前败下阵来。

新征程上,我们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必须坚定政治方向,站稳人民立场,把牢思想“总开关”,常补“精神钙”,常思“贪欲害”,常紧“法纪弦”,不断增强明辨是非的洞察力、抵御诱惑的自制力、镜鉴过失的醒悟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与高尚品格,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以清廉有为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魏顺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