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34|回复: 0

新生代农民工 如何圆好城市梦?

发表于 2011-7-30 20:10: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生代农民工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专家建议:主动学技术手艺,提高自身水平,增加竞争力,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

  编者按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状态如今究竟如何?本月中旬,《半月谈》的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年龄16岁—35岁的新生代农民工,从就业状况、在城市的生活融入情况、与亲人朋友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深度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初次外出务工年龄大幅提前;近半数人未获得稳定就业;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倍感歧视等特点;而近日,我省也正在进行农民工群体专项摸底调研工作,重点了解该群体在城市的生活状态。

  那些漂在城乡边缘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和尊严感受如何?怎样帮他们圆好城市梦?这一话题正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牛仔裤、T恤衫,偶尔把头发染色,怀揣梦想从乡村来到城市。

  虽然外表看上去和城市青年相似,但他们的内心却有些飘忽,时而对前途充满希望,时而又觉得十分无奈和寂寞……

  这些“80后”、“90后”的农村青年,沿着父辈的脚步踏进城市,开始自己的梦,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但和父辈不同的是,他们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对融入城市生活有着极其强烈的渴望,然而目标明确的他们,却比父辈们少了一些吃苦耐劳的精神,常常迷失在城市生活当中!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主要是指 “80后”、“90后”农民工,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不是那么熟悉,他们更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有专家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特征是“三高一低”: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A

  新闻调查

  努力与艰辛背后 几多苦闷和无奈

  为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梦想,记者采访了两位年轻农民工,从她们点滴的生活状态中,可以感受到这一群体的梦想与憧憬、努力与艰辛、苦闷与无奈。

  转了一圈,被逼回原点

  人物:白术琴;年龄:29岁职业:超市促销员

  “我小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外边打工,有十二三年了。去过西宁,在深圳呆得最久,但最后发现不管我怎么努力,那里终归不是我呆的地方。”7月18日,在达县家家福超市,记者见到了该超市的促销员白术琴。

  白术琴,平昌县望京乡人,出生于1982年,念过6年小学,由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小学毕业后便辍学在家。1998年她开始外出打工,先后到过西宁市、深圳市,最终选择在离家乡不远的达县安家置业,目前月薪1200元。谈及自己外出打工的经历,她说:“1998年到2000年,我到西宁市一家餐厅做服务员,那时每月工资180多元,与同事合住在不足20平米的小房间里,就连想给家里打长途电话的钱都没有。”

  不过,残酷的现实并没有磨灭白术琴的城市梦。2000年10月,白术琴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深圳,憧憬着靠自己努力多赚钱,争取能留在这座大城市。在深圳坚持了8年时间,白术琴一直从事超市促销员的工作。白术琴回忆说:“每天早上6点起床,走40分钟到超市上班;晚上10点下班,再走40分钟回家;每周有一天休息时间。那8年,几乎都这样过的,和我想象中多彩的城市生活差太远了。”

  2008年白术琴在深圳结了婚,生了小孩,残酷的现实告诉她,自己的孩子不能上深圳户口,而且上学、就医等都要遭遇诸多麻烦,“那个时候我才明白,自己转了个大圈子,真正的城市生活离我们还很远。”

  在外打工,自己倍感孤独

  人物:罗海艳;年龄:23岁职业:制衣师、电工

  “在外面打工,自己晚上埋在铺盖里哭过,跟人吵架也不敢还嘴,感觉外面的城市生活,还赶不上自己家乡的生活安心。”罗海艳说。

  罗海艳,达县石桥镇永进乡树梁村人,出生于1988年,初中毕业后先后到广东佛山和浙江温州打工。目前在达县石桥镇一家超市内做金银饰品销售,月薪900元。

  “2006年我跟着姑姑到广东佛山一家工厂做制衣工,那时没经验,人家一天能做100件,我只能做四五十件,经常被骂,心里非常苦闷。晚上夜深人静时特别想家,经常一个人哭。”回想起当初在广东佛山的打工经历,罗海艳眼神落寞。她回忆说:“当时工资有1500元,条件还算可以。但就是要求高,经常加班,有时候还要求通宵加班。太累了,我干不了,在农村也没受过这种苦。”

  2007年姑姑结婚嫁到重庆后,罗海艳就更加孤独了。“姑姑走后,我更想家了,上班时都经常走神;一到晚上和过节时,我就最难受,孤单感十分严重。”2008年初,罗海艳从佛山辞职,通过一位亲戚的推荐,到温州一家电器工厂做线路板焊接工。由于她上手快,工资很快涨到了4000元/月。而罗海艳离乡背井的孤独感,也因为身边有了亲戚,变得不那么明显。“在温州的时候各方面应该说都不还错,但我却觉得那样的生活太枯燥,太没新意。后来,我谈了恋爱,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于是2009年就回乡结婚,在镇里找了份销售工作,一直干到现在。”罗海艳说。

  B

  专家建议

  把农民工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7月中旬,《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年龄16岁以上、35岁以下,以非农就业为主、有农业户籍的新生代农民工,从就业状况、在城市的生活融入情况、与亲人朋友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深度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就业仍然愿意去东部;初次外出务工年龄大幅提前;近半数人未获得稳定就业;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倍感歧视等特点。调查数据显示,初次外出务工的年龄在20岁左右,这与传统农民工初次务工的平均年龄26岁 (引自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有大幅度提前。

  这就意味着目前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都与白术琴、罗海艳一样,小学、初中毕业后,在家呆到十六七岁,便开始外出打工,普遍缺乏农业劳动的经历。他们生活在城市边缘,他们的下一代依旧如此,由于职业发展规划的缺失,他们容易迷失在城市生活当中;而且因为户口等因素的影响,还要面对“失学、失业,失管”等诸多问题。

  成都市一位从事职业教育的专家表示,当越来越多年轻的农民工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在全国范围内跨区域流动,对于这个群体,当务之急是为其提供全国统一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应当尽快把农民工纳入所在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遏制农民工子女低龄化就业态势。

  新生代农民工须继承务实精神

  近日我省也正在进行农民工群体专项摸底调研工作,了解目前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状态。

  省劳务开发办公室副主任马绍兴7月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更有专业特长,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着更明晰的规划。然而,因为对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残酷性缺乏正确认识,让他们逐渐丢弃了老一代传下来的脚踏实地干事业的奋斗精神。“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都停留在初中、高中。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希望今后有关部门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外,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也应该主动学技术、学手艺,提高自身水平。因为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有技术有能力的人,走到哪里都能生存,如果再能继承好老一代的吃苦耐劳精神,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很有竞争实力的。”马绍兴说。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曹庆,22日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两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很大,新生代农民工从文化认知、知识层次上都比他们的父辈高,他们的世界观也肯定不同。“老一代农民工出来打工往往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新生代农民工出来谋生则是为了改变命运。但由于自身素质相对不高,目标和现实的脱节,缺乏坚守实干精神,所以当他们来到城市,发现打工生活与自己所憧憬的城市生活不沾边后,就会感觉很迷惘。客观地说,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文化素质提高了很多,但相对于城市里的同龄人还是有一定差距。只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加竞争力,才能在城市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

  C

  记者手记

  让梦想照进现实

  越来越多的 “80后”、“90后”农村青年后进入到社会各阶层,成为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农二代”、“新生代农民工”……这些新名词也越叫越响。

  这群年轻人,来自四面八方,齐刷刷地涌入城市中,渴望着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希望被城市所接纳,融入到“主流社会”,成为城市的“主人”。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残酷性,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对城市生活,没有详细的规划,对相关政策的理解、认知能力缺失,缺乏技术,更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力,于是他们变得焦躁起来。为他们自己生活在城市与农村的夹缝中焦躁,为他们梦想与现实背道而驰焦躁,为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焦躁……

  然而在焦躁的同时,这些年轻的农民工更应该沉静下来,冷静思考下,该怎样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社会竞争力;通过脚踏实地一步步的积累,获得经验、获得认可,获得尊重。(本报记者刘鑫 王锡敬 文/图)

    来源:四川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