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8|回复: 0

守护好地球的“历史书”

发表于 2024-4-23 11:07: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线讲述】
守护好地球的“历史书”
讲述人: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极地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市极致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极地未来)创始人 温旭
  冰川,不仅是地球上最壮丽的景观,更是地球的“历史书”。百万年以来,降雪带着当时大气中的各种微量元素沉降积累在冰川表面,挤压形成新的冰川。我们通过在冰川表面垂直向下钻取冰芯,从冰芯中可以解读出气候演变信息。
  由于冰川消融不可逆转且不可修复,它正在成为人类不可替代的气候遗产。然而随着气候变暖日益加剧,这本珍贵的历史书正在迅速消融。这让我深感保护冰芯样本的重要性。
  2017年5月的一次冰川科考经历让我永生难忘。在海拔5500米的冰川上,我不慎滑落掉进因冰川融水形成的冰湖里,还好凭借极地探险的技能成功自救。我这才深刻意识到,冰川融化的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后来,我发起成立了天津市极致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极地未来),通过科学探险、公众参与和科学传播三个方面,与社会各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通过“冰川记忆”项目推动冰芯的钻取和长期储存。目前,我们和云南大学田立德教授一起钻取了两根冰芯。
  近年来,我们以冰冻圈为突破口,借助新技术和新媒体开展了多项工作。推动直升机在冰川科考中的使用,开发用于冰川观测的“看冰川”小程序和冰川样品采集的“采采”小程序,吸引更多人关注并保护冰冻圈,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冰冻圈科研和保护事业离不开社会关注和公众参与。在2024年冰峰大会暨青年科学探索活动上,我们发出倡议,希望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冰冻圈基础科学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加强冰冻圈的监测、保护及灾害预警;关注冰川周边地区居民生存和发展;推动企业参与冰冻圈保护、加强冰冻圈及气候变化教育和传播。
  抢救冰川记忆,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气候遗产,我们责无旁贷。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徐谭、赵斌艺、王鲁婧 光明日报通讯员 翟盘茂、虎姣佼)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22日 07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