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时间之帆
一、叙述
叙述是现代诗歌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叙述是诗歌主体的一种独白和交流方式。当然,诗歌中的叙述不能象小说中那样面面俱到,它只描绘个别场景、片段、情感和潜意识等。它可以是跨越式的、无逻辑的,也可以是有限的连续所组合成的词语的搭配。
按照陈仲义的观点,叙述可分为角度和姿态两个方面。角度又可分为内视角(有限视角)和外视角(全能视角)两种;姿态又可分为倾诉型、评述型和观照型三种。下面举例说明。
-----------------------------------------------------------------------
1 内视角:
我不能帮你喊,但是我
感觉得到:你皱起眉,把牙咬紧。
像是一块冻着春天的冰。
哈罗的《哀乐》
这里,“我”与主体诗人是同一个视角。“我”可以就是我,并不比主体诗人观察到的多,也不必主体诗人少。他们是平等的。
----------------------------------------------------------------
2 外视角:
一只鸟
在众鸟之中开放
夜的风
渐渐溃退的恐惧
深藏在肉体和血液中的歌
被一只虚幻的手抚摸
歌声弥漫四野
如是《一只鸟在众鸟之中开放》
在这里,作者隐身在幕后,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观察,并且运用了一种全能的视角,好象上帝一样无所不知。
----------------------------------------------------------------
3 混合视角:
当然,所有的视角都可以穿插、交替、混合使用。以达到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效果。
我窥视它走近春天。
在土壤被掀开的那一刻,
有一些隐藏的声音,我难以发觉。
如今的我,可以乘着房顶的风,
从一个屋檐到另一个屋檐。
听不到你喊痛,我可以自在的
进入每一棵贫穷的树。
哈罗《哀乐》
在窥视春天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视角,到我可以进入一颗树,“我”的视角已经扩大。虽不是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观察,但显然,这个“我”已具有上帝的某种视角,可以看到普通人无法看到的东西。严格的讲,这只是内视角的一种延伸,还不是典型的混合视角。
他们
带着文明的面具上车
心里跑着春天和几匹野马
他们身体僵直 笑容谨慎
尽量避免身体接触
尽量避免性骚扰
他们古怪的念头
就蹲在玻璃窗的黑暗里
我喜欢这个世界
我喜欢掠过站台和人群
我喜欢前面这个姑娘
她褐色头发 双腿细长
屁股在我面前晃来晃去
《地铁列车》
这里,“他们”和“我”的视角即可以看作是两个视角交替,也可看作是“我”的视角的不断变换。
-----------------------------------------------------------------------
A 倾诉型
然而你轻轻地放下自己。放下被刀锋刮伤的肌肤,
放下藤蔓纠缠的土壤,和远处传来的哭声等等。
请微笑吧!你说。我看着你从灵柩的缝里转身。
看着果实从秋天的身上脱落。卸下伪装之后。
哈罗《哀乐》
作者用了两个“放下”和一个“转身”,来倾诉对“你”的思念。
-----------------------------------------------------------------------
B 评述型
六年前。你打洋伞,着粉色绣花鞋
瑞士梅花表一只三千。你说便宜
左手打轮。右手开机,转弯时
你接电话的食指差点捻死过一只“仙桃牌香烟”
你高高在上。独一无二。发线偏左。眉梢右移
当然,你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瞧得起那个名叫花语的
乡下大土鳖。
花语《仇人之一:六年前》
作者用一种评论的语调,来勾画出一个有钱、生活在“高品位”中的“你”。
----------------------------------------------------------------
C 观照型
一只飞蛾落在玻璃窗上
有着绿色透明的翅膀
它缓缓地向上爬
掉下来再爬,如此反复,乐此不疲
整个下午
我喝着茶安逸地坐着
静静地欣赏它的小把戏
阳光中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小隐《幸福》
“我”在喝茶时观察着飞蛾的一举一动,其实就是在关照自己心灵的一举一动。以一个客观的立场观察自己,自觉的消除自己的“优势视野”(巴赫金语),才能获得对人性的洞察。
-----------------------------------------------------------------------
以上简单谈了叙述话语的方式。我相信艾略特那句话:“一个诗人只有消灭了自己的“个性”,自觉地使自己成为一个结合印象和经验的工具,才能使自己归附于某种更伟大的东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