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2|回复: 0

别把“回忆杀”变成“割韭菜”

发表于 2024-4-24 14:30: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别把“回忆杀”变成“割韭菜”

4月20日,歌手许美静在南京举办复出音乐会,万众期待的“集体回忆青春”却落了空。现场观众称,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时间里,许美静仅唱了半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伴唱“挑大梁”,许多歌迷忍无可忍大喊“退票”。随着相关视频录像在网上热传,南京市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相关部门正在处理,会根据投诉情况进行研判。

许美静曾经演唱过《城里的月光》《阳光总在风雨后》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场复出演唱会上,主办方和歌手其实很清楚观众想听什么、期待什么。然而,歌手本人成了配角,而让助理或乐队人员演唱互动,涉嫌欺诈消费者。

主办方及歌手为何敢如此试探歌迷底线?从以往情况来看,歌手在“回忆杀”演唱会中“划水”的先例的确存在。前有著名歌手伍佰在台上指挥全体观众热情合唱的“神级现场”,后有凤凰传奇组合在粉丝大合唱中为粉丝们“伴舞”,把演唱会氛围推向高潮——或许正是这些成功案例,才让一些人动了靠“青春”“回忆”敛财的歪心思。

同时也要看到,歌手要想持续收获大众支持,自身道德品质与专业支撑都很重要。一场演唱会究竟是投入情怀还是仅为敛财,明眼人一看便知。当“回忆杀”变成“割韭菜”,歌迷自然不愿买单。

近年来,演唱会“翻车”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些人自以为观众会忍气吞声,为情怀买单,然而,随着当下消费者权益愈发受到重视、消费者掌握更多意见反馈渠道,演唱会“货不对板”的套路逐渐玩儿不转了。当消费者个体反映情况、讨要说法无果时,往往会选择在社交平台“开麦吐槽”,通过舆论催促相关部门核实处理,“划水”歌手很可能要付出代价。

其实,无论是歌手还是歌迷,都曾有过对纯粹艺术的美好追求。双方若是真挚的,那么不论演唱会采取什么形式,都能让歌迷沉醉其中;但如果某些人只是想收割“青春”“回忆”的流量,最终会被流量反噬。(陈之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