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5|回复: 0

澳教授:中国太空探索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发表于 2024-4-29 20:16: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26日,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天宫”顺利会师。香港大学(港大)太空研究实验室主任、澳大利亚籍教授柏坤霆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中国的太空探索成就不仅对科学探索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文章表示,今年1月17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只用了3个小时就与空间站完成对接。与之相比,马斯克Space-X的龙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需要16-19个小时。
  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5月22日,其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开始探索火星。与之相比,约60%的火星探测器未能在这个红色星球表面着陆。
  未来将与中国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望远镜的口径为两米,与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口径相当,而视场比哈勃望远镜大350倍。
  更重要的是,中国嫦娥系列月球探测任务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 年12月首次登陆月球,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2018年,嫦娥四号携带“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成功着陆,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嫦娥四号的成功,不仅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也为月球背面的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随后的嫦娥五号于2020年12月1日在月球着陆,其返回器于2020年12月17日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顺利返回地球,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三个从月球采样返回地球的国家。
  鉴于嫦娥五号的成功,嫦娥六号将首次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如果任务成功,这将是又一个科学大丰收。被阴影笼罩的月球环形山中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水冰,这些水冰将来可以作为太空任务的燃料,也可以为太空探索者提供氧气。
  嫦娥系列任务还没有结束,嫦娥七号计划于2026年左右发射,嫦娥八号计划于2028年左右发射,这两次任务的重点都是月球南极,以便在2030年前后建立一个月球科研站。
  在4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
  文章指出,国际合作在太空探索中至关重要。正如中国在2022年1月发布的航天白皮书中明确表示的那样,中国深入开展航天国际交流合作。事实上,嫦娥系列探测器上载有国外科学载荷。例如,嫦娥四号上同时搭载有荷兰、德国、瑞典、沙特阿拉伯等国的科学载荷。继发布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之后,预计将有更多的国际合作。


[table=100%,#ffffff][/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