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创 中国诗歌报 中诗报
作者/剑石
有些诗写得太单薄,太羸弱,就跟一个长得过于消瘦的女人一样,总给人一种不太健康、弱不禁风的感觉。如我以前写过的《读诗》:
读李白,我听懂了
月亮的语言
读王维,我领会了
竹林的意境
读余光中,故乡
成了我的星空中
最明亮的星座
读海子,我变成
那片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笑对阳光下的花开
全篇没几行,也算得上诗。但总觉得话没说完,给人的东西太少,而且还缺乏实际的内容……。而网友云卷云舒的《贩》,就写得比较厚实:
古时候的买货郎
贩卖胭脂,香膏,
华钿步摇,发簪,
手钏,团扇
现今的买货郎
吆喝洗发水,口红,保健品,
香氛,牛排,剃须刀
手捉文字的人
也是人间的买货郎
贩卖天上的星,水中的月
贩卖明朝雨后的杏花
贩卖不渡玉门关的春风
贩卖羌笛,洞箫,古筝,管弦
贩卖直冲斗牛的酒气
贩卖一腔热血
半杯残梦
打破惯例,我们先看它最后一节。很明显,它写的是古今诗人们的诗歌创作及志向。我觉得,把这一节提出来,它完全可以独立成为一首诗,也能表现诗人们的思想感情。但同样,它也跟前边的《读诗》一样,显得比较单薄,感染力不太强……
作者显然懂得这一点,所以,她按下这一层不表,而是先写了前边两节。
为什么这样呢?有什么作用和好处呢?我觉得至少有两点:一是加进了社会现象和生活,使她的作品不空洞,有强烈的现实感;二是形成了一种对比,这种对比的效果是,突出和加强了最后一节诗人这个群体的精神生活和内心追求。这才是这首诗的重点。
如此运作,就跟单独讲一件事,不如把它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来讲一样,揭示的深度、产生的影响等,相差很多。
至于怎样防止单薄,增强诗的丰腴程度,还是那几句老话:最根本的是加强思考,反映生活。因为诗歌是生活的反映,是诗人精神的外化。深刻地观察和开掘自然、社会、生活和人生,并尽量多地把它们纳进诗中,诗歌的内容就会更厚实一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的层次就会更丰富一些。
当然也要配以相应的表现方法。表现方法很多,不同的诗写法不同,这里推荐以下几种:
1、像《贩》这样以社会和生活实际做背景,使作品更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对比性。
2、尽量多地围绕中心展现事物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具体、生动,严防面面俱到又蜻蜓点水式的写法。
3、不要一味地直说直诉,可以用一种过程、一个冲突、一段想象把它表现出来。
4、善于运用对比、转折、衬托等各种各样的构思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