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7|回复: 0

内蒙古科右前旗:甩掉“生态包袱”交出“绿色答卷”

发表于 2024-5-1 21:28: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年来,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推广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利用,探索出一条秸秆“饲料化利用、商品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绿色发展之路。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真正将小秸秆“变废为宝”,做成了大产业。

走进科右前旗阿力得尔现代草业加工物流交易园区的动物中央厨房,机器轰鸣声、设备运转声和工人们的忙碌声交织在一起,经过多名工人轮流操作,以往不起眼的秸秆在经过除尘、消毒、熟化破壁、TMR搅拌等流程后,就变成了优质饲料。动物中央厨房通过将52台套机械设备集成,利用各工段先进科学专利技术,实现日产50吨全混饲草料生产能力,填补了科右前旗优质饲草深加工的空白。该园区运营负责人刘小永说:“草产业园区对秸秆的饲料化应用每年能达到10万吨以上,经过初级加工和深加工的秸秆产品,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吸收率能达到95%以上。”

来到科右前旗大石寨镇永合村张晓军的平菇种植大棚,张晓军正在制作菌棒,经过原料粉碎、混拌发酵、装袋等流程后,刚刚制作好的菌棒被码放得整整齐齐,空气中不时飘来植物发酵的清香。一直以木屑为主要原料生产食用菌菌棒,原料采购成本比较高。由于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为平菇的生长提供能量,张晓军改变配方,增加秸秆、玉米芯等富含纤维素的原料,菌棒出菇率明显提高。“家庭农场每年消耗玉米秸秆200多吨,玉米秸秆制作的菌棒保水效果好、出菇率高、质量好,菌袋成本也降低了。”大石寨晓军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晓军说。

小小的秸秆一头连着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另一头连着乡村生态振兴。在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柳树川村,与以往废弃秸秆随处可见不同的是,现在村子空地上堆放的却是混合了秸秆的有机肥。为了能让有机肥充分发酵,村民姜昆正在驾驶翻堆机作业,随着翻堆机的缓慢前进,秸秆与牲畜粪便充分混拌,促进了有机物料的发酵腐熟。他说,牛粪与秸秆混合做成农家肥,既提高了地力,又提高了粮食产量,还解决了秸秆处理的难题。

据科右前旗农牧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土壤肥料和节水股股长柳宝林介绍,科右前旗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循环农业等新技术,同时抓住春耕的有利时机,组织农技专家在田间地头宣传推广农家肥,并指导农户科学施肥、高效合理利用废弃秸秆,使其变废为宝,最终实现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从“一烧了之”到“点草成金”。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科右前旗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0%,过去废弃的秸秆成为撬动科右前旗经济发展的“绿色杠杆”,走出一条秸秆综合利用的“双赢之路”。(于舰勐 陈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