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回复: 0

中德科研人员加强大麦领域研究合作

发表于 2024-5-2 17:26: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大麦对气候多样性的适应机制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大麦适应性学术报告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和作物研究所联合主办,旨在交流大麦基因组学与环境适应性相关研究的前沿进展,研讨成果共享与推进合作,并交流双方联合承担的合作项目“群体基因组学研究解析大麦环境适应性规律”。

这是记者5月2日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了解到的消息。

作科所所长周文彬表示,双方在大麦科研方面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围绕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技术等领域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带动了我国大麦基础研究的发展,提高了研究人员的国际影响力。希望双方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大麦研究高水平发展。

会上,国内外25位专家围绕大麦环境适应性机制、基因组与泛基因组研究、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充分利用,以及大麦诱变群体资源的深入研究进行专题报告。

据作科所研究员杨平介绍,大麦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特点,在全球广泛种植。我国是全球重要的大麦进口国和啤酒生产国。大麦作为啤酒酿造的主要原料,研究大麦对环境适应性的形成机制,对于培育高产广适新品种,应对复杂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专家在作科所新乡基地了解大麦种植与生长情况。(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供图)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作科所位于河南新乡的试验基地、会议承办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大麦试验和种植基地,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密植栽培模式、大麦种质创新和抗病品种培育进展。(记者于文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