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做一名与时俱进的知识型技术工人
(陈贤红)
我是新钢集团公司检测中心的一名普通员工,叫陈贤红。从事化学分析工作,在这平凡而又重要的岗位一干就是25年,从一个普通学徒工,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虽然这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但这也与我们单位领导,对员工培训学习的重视分不开。多年来,每任领导都是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在这样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下,员工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这也是我中心员工高级工、技师多的原因之一。
我1986年12月参加工作,进入原江西钢厂中心试验室,成为一名化学分析学徒工,有幸跟了一名爱学习钻研的师傅,在她的带动下,养成了勤奋好学、踏实肯干的良好习惯,并且多年来从未间断,学到了很多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好方法,这给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25年来,我始终工作在炼钢化验分析岗位上,主要是为炼钢厂冶炼过程的成份控制,快速、准确地提供有效数据,是一个普通而又十分关键的重要岗位。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节奏的加快,一些新型的、技术含量高的设备,不断应用到我们的分析工作中,从以前整天与瓶瓶罐罐打交道的手工(湿法)分析,逐步过渡到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干法)分析,检测周期也从原先手工分析的半小时,减少到现在的四分钟一个样,这也代表着新钢公司钢产品化学分析工作的跨越式创新进步,我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而我本人也从一名普通的分析工,成长为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的技师,2004年破格申报高级技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三篇以上论文),且以优良的成绩顺利通过。可以说我的成长,一直伴随着新钢公司的发展、壮大,更离不开关心帮助我的各级领导及同事们。
我见证了新钢公司第一炼钢厂三座100t转炉、第二炼钢厂二座210t转炉、及一铁厂9#、10#2500m[sup]3[/sup]新高炉的顺利投产。2003年4月我作为骨干从山上调入原中心试验室一钢化验班,参与到直读光谱仪、红外碳硫仪等先进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由于原先从未接触过这些仪器,加之操作界面全是英文版,学习起来十分吃力,深深地感到知识面的不足。于是我利用一切可学习的机会,白天积极地向安装工程师请教各种问题,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晚上则把没消化的问题罗列出来,从厚厚的仪器使用说明书(有很多是英文表述的)上找答案,不会的英文查字典翻译过来死记,实在弄不明白的第二天再请教安装工程师。我曾经碰到过比较保守的安装工程师,请教问题时他对我们说:“你们不要懂这么多,会操作就可以,出了问题找我们来修就行了。”他甚至对我们一位年长的师傅说:“你年纪这么大了,学这么多干吗?” 碰到这样的工程师,除了要仔细观察他安装、调试仪器的过程,还要讲策略、想方设法从他嘴里“淘宝”呢。就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掌握了光谱仪等仪器设备的分析原理、仪器基本结构、使用、曲线校正、日常维护、故障处理等,为第一炼钢厂的投产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也为日后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2月第二炼钢厂210t转炉、一铁厂2500m[sup]3[/sup]9#新高炉 竣工投产,原三钢厂炉前化验班划拔到检测中心,我受车间委派负责二钢化验班的各项工作,原先努力学到的专业知识派上了大用途,在一周内对化验室的光谱仪,X荧光仪、红外碳硫仪、氧氮氢联测仪进行全面调试,使其在二钢厂投产前达产达标。通过这些,使我深深的懂得,只要肯下苦功夫,认真去钻研,注意平时的工作积累,做个有心人,相信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有所作为。
随着新钢公司三期技改工程的相继投产,更多新型设备、新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这就必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需要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攻关,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需求,才能不被淘汰。因此,对我而言前面的15年,主要学习到的是经典的手工分析方法及其分析机理等知识。下山后接触到是全是新方法、新仪器,一切从零开始,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在困难面前我没退缩。由于所使用的仪器专业性较强,一般很难找到适合的学习资料,于是我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下载学习资料,同时与厂家工程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在QQ上向他请教或者留言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超越自我,渐渐地在工作中能独挡一面,成为车间的技术骨干。
我始终相信,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通过这么多年的知识累积,我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从1996年公司第四届青技赛中进入化学分析工种的前十,到2000年公司第八届青技赛中入围前五,再到2006年公司技能大赛暨第十四届青技赛一举夺得化学分析工种的状元。考试会让人有压力,可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每一次考试都是检验自己的过程,也是让自己有新收获的过程。从参加高级工考试、技师考试、直至高级技师考试、检测中心举办的各种知识竞赛、及车间组织的岗位技能比赛等,组成了一个不中断的“学习链”,让自己从各类考试及比赛中,巩固和吸取新知识。当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单位的培养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鼓励。
要善于总结,并把总结出来的好方法运用于生产实践。多年来我针对工作岗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并总结成文,近十年来有十余篇论文在《江西冶金》、《化学分析计量》、《江西省金属学会》等刊物上发表和交流,并且大多已运用于日常生产,效果显著。组织完成和主要参与的QC成果曾多次在公司及检测中心获奖。虽然取得了一点小成绩,而单位也给予了我很多荣誉,如:曾被公司授予青年岗位能手、多次被检测中心(原中试室)评为先进工作者、巾帼岗位能手、先进班组长、优秀科技人员、培训工作先进等称号。工作的肯定,让我感到肩上的责任与担子更加沉重。成绩只属于过去,要想在新形势下不被淘汰,首先要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其次就是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超越自我,做一个与时俱进的知识型技术工人。
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如何合理引进、留住、培养人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公司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基础上,又及时出台了“十二五”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更有力的政策,进一步拓宽员工成长和发展的通道。我们作为新钢公司的一员,必须以此为契机,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因此,作为一名老员工,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要做好新员工的“传、帮、带”工作,以老带新,提高班组的整体竟争力。检测中心领导十分重视这点,今年初就组织签订了十几对师徒协议,我也有幸成为了一名新来大学生的师傅。我想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创新,不断超越自我,覆行好各自的岗位职责,我坚信新钢公司——我们共同的家园,明天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