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0|回复: 0

直面焦虑,吃掉“蕉绿”

发表于 2024-5-9 14:50: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直面焦虑,吃掉“蕉绿”

一挂绿油油的迷你香蕉插在玻璃瓶里,上面还贴着“禁止蕉绿”的字条。最近,在办公桌上养香蕉,成了当代“打工人”的新宠。据报道,在某网络平台上,这种绿色小香蕉累计已售出上万单。在广西南宁市东盟农贸集散中心,有正在发货的卖家表示,他们最近忙得“脚跟打到后脑勺”了。

“蕉绿”为何成网红?因为“禁止蕉绿”的谐音正是“禁止焦虑”,原来香蕉也能当“嘴替”。

一提焦虑这个话题,不少“打工人”立马表示“不困了”。在职场中沉浮,产生焦虑的原因很多。比如,绩效考核、人际关系、升职加薪……压力一大自然就会产生焦虑情绪。只要没有严重到影响工作、生活和健康,适度的焦虑其实是正常的、可调节的。不过跟喜欢把焦虑情绪藏起来然后自己默默消化的前辈不同,这一届“打工人”并不介意把这种情绪以谐音梗的形式摆在桌面上。

其实,让这种情绪不再藏着掖着,而是正视焦虑,未尝不是一种调整和自洽的方法。

一串香蕉,娇小的身姿自带萌感,几天之内可以由绿转黄香气四溢,“打工人”从心灵到舌尖都可以得到慰藉。本来工作中产生的情绪张力就这样在诙谐中被轻松化解,取而代之的是战胜焦虑、远离压力的积极暗示。何况,这串香蕉还自带社交属性。笔者的“打工人”朋友表示,自己办公桌上的“蕉绿”早就被前后左右的小伙伴认领,每个人还用马克笔写上名字,分批成熟的阶段,大家都充满期待。既能调节心态,又能取悦味蕾,难怪有人调侃说,有了它的陪伴,打卡的动力都提升了200%。

说到底,“蕉绿”的红火,只是恰好契合了新一代“打工人”想远离焦虑,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情绪和心态的潮流。同时,网络流行语、热梗文化也在助推着这种趋势。

这届年轻人面对工作节奏加快、就业难度攀升、竞争压力加大的现实,无论是在就业选择还是职场生存上,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作为伴随互联网长大的“Z世代”,他们天然就拥有对网络新词汇、新事物更敏锐的嗅觉,以及更旺盛的表达欲。比如,去年元宵节,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柿柿如意”的汤圆,吸引众多年轻人争相为其承载的寓意买单。再比如,嘴上喊着“佛系”的青年人,身体却很诚实,不少人都在努力地工作、生活、学习,在很多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佛系”青年发帖寻觅创业或考研考公的“搭子”。而我们的社会和用人单位,也须创造条件,让“打工人”的工作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减少精神内耗、无效内卷。

直面焦虑,吃掉“蕉绿”。如果在调侃、自嘲甚至跟风中能够主动面对、化解工作压力,纾解背后的情绪张力,未尝不是一种积极的职场态度。(逯海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