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回复: 0

重庆巫山打造陪读妈妈就业帮扶车间 500名陪读妈妈年创3000万元产值

发表于 2024-5-10 08:30: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李国《工人日报》(2024年05月10日 05版)
在重庆巫山大昌镇的就业帮扶车间,上班的陪读妈妈大约有500人。“既能陪娃,还能创收。”2023年,她们共创产值3000万元,占全镇GDP“半壁河山”,其中出口产值达900余万元。

“陪读妈妈带来的不只是产值,可以说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大昌镇分管教育的副镇长龚道权说,有了家长陪读,家庭教育有了很大起色,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习惯也逐渐规范起来,特别是近年来的高考成绩变化很大。

据了解,在大昌镇,常年在校学生7000余人,辐射官阳、平河等周边10来个乡镇,场镇上常年陪读家长达2000多人,70%是陪读妈妈。

大昌镇服装制造有限公司的老板邓依菊告诉记者,她曾经也是一位陪读妈妈,夫妻两人在福建打工多年,但父母年迈多病,上初中的孩子也需要看管,她只好选择回家赡养老人、陪娃读书。

“当时就想把大家组织起来干点事。”邓依菊联系上老东家福建的工厂,拿到了加工服装的订单后,就添置设备、购买材料,办起了一个服装加工厂。“一下子就招了60人,全是30岁~50岁的陪读妈妈。”她说。

邓依菊在加工厂实行灵活就业方案,根据学生作息时间,为陪读妈妈量身定制上班时间,上午8点至11点、下午2点半至5点、晚上7点至9点上班,方便她们为孩子准备一日三餐。对家有老人、病人、幼儿的特殊家庭,服装厂采取上门送料、收货的方式,让她们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居家加工创收。

经过10余年的发展,邓依菊的企业越做越大,加工的棉衣、滑雪服等大量出口海外。

在深圳打工18年的田少贵,也是因为家中两个孩子没人照看,2015年回到大昌镇,一边陪读、一边在邓依菊的服装厂打工。见陪读妈妈就业需求大,也有服装加工和车间管理经验的田少贵,在大昌小学附近创办了服装加工厂,解决了50名陪读妈妈就业,生产套装、冲锋衣,出口俄罗斯等地。

“从扶贫车间到就业车间,陪读妈妈就业队伍越来越大。”大昌镇社保所所长万小平说,截至目前,大昌镇上的就业帮扶车间达9家,直接解决了500余名陪读妈妈就业,多数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加工的服装远销沿海,甚至海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孩子高中毕业后,很多陪读妈妈选择继续留在服装厂上班。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陪读的重要性,陪读群体持续增多,就业需求也越来越大。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们支持鼓励像邓依菊这样的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大昌镇镇长程明说,为用好用活“陪读妈妈”这一优势资源,镇政府近日走访各就业帮扶车间,整合开发出200余个岗位,同时对可利用地块和闲置房屋进行调查摸底,并向县里争取各项政策支持,大力吸引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建厂,谋划打造“陪读妈妈”就业产业园,在为更多陪读妈妈提供支持的同时发展当地经济,实现“双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