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2|回复: 1

锤炼词句十巧

发表于 2024-5-12 13:35: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南衣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皆重炼字炼句。杜甫有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足见锤炼词句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准确使用动词

    动词是句子的灵魂,准确的动词能让句子生动起来。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父亲买橘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通过一系列准确的动词,如“蹒跚”、“探身”、“穿过”、“爬上”、“攀着”、“缩”、“倾”等,生动地描绘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艰辛。

    二、精心选用形容词

    形容词能描绘事物的性质和状态,选用恰当的形容词,可以让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的景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通过“碧绿”、“光滑”、“高大”、“紫红”等形容词,百草园的景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巧妙运用拟声词

    拟声词能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祥子在暴雨中拉车:“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着。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像瓢泼的一样,看那空中的雨真像一面大瀑布!一阵风吹来,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豆大的雨点落在了地上,溅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喷泉。水花落在地上的时候,又变成了一个个小水泡,小水泡看起来就像一顶顶透明的小帽子。细心看那雨点变成一个个小帽子的过程,真是有趣极了!”通过“瓢泼”、“溅起”、“小喷泉”、“小帽子”等描绘,以及巧妙的拟声词运用,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暴雨之中。

    四、注重运用叠词

    叠词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同时也能加深描绘的程度。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荷花:“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通过“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等叠词,使荷塘的景象更加生动形象。

    五、巧妙运用修辞

    修辞手法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如杨朔在《荔枝蜜》中写蜜蜂:“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蜜蜂的勤劳和奉献精神。

    六、长短句结合

    长句和短句各有优点,长句结构复杂,能表达更多的信息;短句简洁明了,能突出重点。在散文写作中,应根据需要灵活运用长短句。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通过长短句的交错使用,表达了作者对烈士的崇敬和对反动派的愤慨。

    七、注重音韵和谐

    音韵和谐能使语言更加优美动听。在散文写作中,应注重押韵、平仄等音韵的运用。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通过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八、化用古文诗词

    化用古文诗词能增加文章的文采和底蕴。在散文写作中,可以巧妙地将古文诗词融入其中。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经常引用古诗词来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文化的思考。

    九、运用典故传说

    典故传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散文写作中巧妙运用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深度。如汪曾祺的《受戒》中就运用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典故来丰富文章内容。

    十、创新语言表达方式

    在遵循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创新语言表达方式,如采用倒装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文学作品的优秀表达方式,为我所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13:36:0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