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天原本寒冷刺骨,需要进补时节,为啥还要吃凉性的萝卜呢?夏天本来就闷热,为啥还要吃热辣的姜呢?这看似荒谬的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厚的中医理论,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源于春夏季节人体阳气,浮于体表,正如张仲景所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五月之时就是夏至,天气炎热,人体阳气趋于体表,就会感到热、汗出,这时如果贪凉,体内原本阳气不足,寒凉刺激进一步损伤脾胃,就会出现腹泻、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所以,夏天天气炎热之时,腹泻情况反而多发。这时要多吃温热食物(以生姜为代表)温胃散寒、祛湿化痰。当然湿热并存,夏天除了热,还有空气湿度大,尤其南方,这时候人体内就容易呈现寒湿,而“藿香正气水”就有温胃散寒、理气和中、解表化湿的功效,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藿香正气水为夏季必备神药。
与之相反,秋冬则应养阴。中医认为冬三月为“闭藏”季节,万物凋零,人体阳气也会顺应季节变化,蛰伏体内,“冬眠”现象是最典型自然现象。张仲景所言“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秋冬季节人体活动减少、常吃进补之品,人体阳气就会郁于中,出现“胃中烦热”,冬天反而会出现口舌干燥、口腔溃疡、干咳等上火症状,所以古人强调“秋冬养阴”。这时候正好萝卜收获,而萝卜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具有“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功效。冬天几块萝卜入口顿觉清爽无比,胃中烦热、一身浊气瞬间消失,且吃完萝卜后排气增多,胃肠蠕动变快,有消食下气的作用。
现代人大部分处在亚健康状态,这就需要我们从生活点滴中顺应四季、时令变化,合理调整饮食,从而走近健康、远离病痛。(济南市济阳区中医医院 陶玉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