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回复: 0

“没想到”不是违纪“遮羞布”

发表于 2024-5-14 15:26: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没想到”不是违纪“遮羞布”

开公车办点私事,没想到纪委很快找上门;节假日多发一些福利津贴,没想到违纪了;悄悄收了点礼金,没想到还是瞒不过去……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从近年来陆续公布的违纪案件看,“没想到”成为违纪者口中的“高频词”。

“没想到”背后,其实是侥幸之心作祟。任何一个人,能走上领导干部岗位,他们对违纪违法的后果,其实都是很清楚的。明知道后果很严重,知道违纪违法可能付出的代价,还要铤而走险,一个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侥幸心理。比如某落马官员在悔过书中说:“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坚守住、管住自己,而我却没有呢?其中还有一个侥幸心理在作怪,以为自己‘操作’得更‘巧妙’,不会被发现,不会出问题。”

无数事实证明,侥幸的最后一定是大不幸。“没想到”是麻醉剂,让一些官员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走上违纪违法道路。让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背着人、暗地里收受礼品礼金、多发津补贴等,不可能被组织发现;有的人第一次违反规矩、逾越底线之后,发现“也没出什么事”,于是越陷越深,以致难以回头。殊不知,这些以身犯险的党员干部,本质上是在进行一种赌博,赌的是个人声誉,赌的是政治前途,赌的是家庭幸福。

少点“没想到”,多点“早想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些官员的违纪违法问题,虽然暂时没有被发现,但并不代表永远不会被发现。近年来查办的不少案件,是在当事人退休多年后被立案审查。这就说明侥幸心理是靠不住的。官员在准备以身试法那一刻,就应该想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要想到迈出这一步的严重后果这样才能少一些“没想到”,多一些“早想到”,才能增加自己的畏惧之心,让他们敬畏权力、敬畏人民、敬畏党纪国法,让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行动自觉。

权威数据表明,心存贪念几乎成为官员腐败的共性之一,也是腐败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广大党员干部千万不要低估了党和政府铲除腐败的决心和力度,高估了自己的伎俩和“本事”,错估了党纪国法的威严和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清除贪欲之害,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守住内心,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江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