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回复: 0

把“根”守住,才能把“魂”留住

发表于 2024-5-14 15:45: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把“根”守住,才能把“魂”留住

阅读提要

古镇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是活着的文物,有过去的记忆,也有一整套独特的生活方式。把“根”留住,才能枝繁叶茂。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许多游客把古镇作为旅游目的地,想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然而,同质化的商品与服务、“撞脸”的建筑和街区,让不少游客发出疑问:“古镇咋都长成一个样了?”

“古镇咋都长成一个样了”,看似是一句疑问,其实也是一句吐槽。此前有新闻报道称,全国古镇的相似度竟然高达99%。“一个样”夹杂着游客们对古镇看不见古色、闻不见古香的失落和无奈,也是对文旅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沉重提醒。

古镇,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代表之一,理当是时间的见证者,承载着古老的故事和当地的传统。古镇旅游,不是简单的“吃喝买”,也不是打卡式的“到此一游”。游客漫步古镇,寻求的是一种精神体验,走近古镇居民的日常生活,走进每一个古镇的“内心”,才能细细体味到其文化之根、独特之美。那些附着在一幢幢古屋、一座座桥梁、一条条街道的文化和历史,以及古镇居民鲜活的生活实践,共同构成了一座古镇的生命。古镇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是活着的文物,有过去的记忆,也有一整套独特的生活方式。

古镇把“根”留住,才能枝繁叶茂。古镇的特色,应当通过可见可感的物质载体呈现,但绝非只停留于外在。现实中,一些古镇充斥着过于浓郁的商业化气息,一点点侵蚀着古镇的根脉,“古”褪色了、变味了。还有一些“新造”的古镇,实际上没有历史和文化的“根”可言,在文旅发展的“冲动症”之下,硬生生地被建造起来,最终成为打着“古镇”幌子的“商品一条街”。复制粘贴的商业模式、千篇一律的街头美食、“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纪念品,有时很难分辨出一张照片是在哪个古镇拍摄的,游客们来了一次,难以再有下一次。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很多网红古镇目前已经客流稀少、严重亏损,还有的刚建成就进入荒废状态。批量复制的“古镇”,正在批量沦为“鬼镇”。

古镇有形更应该有魂。一些古镇之所以生命力旺盛,在于对其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悉心保护。古镇是静态的,也是活态的,对于游客来说是旅游景区,可对于居民来说,这是每天生活着的居住区。留住了古镇的居民、留住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古镇最鲜活的、最动人的那部分,才能得以保护和传承。如果为了商业规划和布局,让当地居民搬走,把传统建筑过度改造,反而是对古镇的一种巨大破坏。

古镇有着岁月的沉淀,兼具人文内涵和美学特质,是一笔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把根脉留住,把文脉守住,保留和凸显当地特色,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让古镇居民近在眼前的生活有滋有味,才能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尽享魅力。(余姝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