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1|回复: 0

蔷薇花、月季花、玫 瑰花你分清楚了吗?

发表于 2024-5-14 22:05: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泰山晚报
2024年05月14日
月季QQ图片20240513091832_b.jpg
月季。
蔷薇84a11052feb0b8b9cbf6b5dad41992c_b.jpg
蔷薇。
玫瑰2f852f4819954beeaff99ac239839583_b.jpg
玫 瑰。

  通讯员 焦娟 文/图

  在泰安,每到4月末,山东农业大学本部南墙外的蔷薇花悄然盛开,微风中的蔷薇花墙层层叠叠、娇艳怒放,散发出阵阵幽香,引得人们纷纷“打卡”留念。5月初,长城路两侧的绿化带里五颜六色的藤本月季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在生活中,由于玫 瑰花、月季花和蔷薇花形态相似,很容易让人混淆,尤其是玫 瑰和月季。如何更好地区分它们呢?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焦娟教大家如何辨别。

  蔷薇、月季和玫 瑰

  三者有何相似之处?

  在西方国家,一直将月季、玫 瑰和蔷薇3种花卉通称为玫 瑰(Rose)。只有中国才把月季、玫 瑰、蔷薇分得这么细。在欧洲诸多语言中,玫 瑰、月季、蔷薇都是使用同一个词,例如英语是Rose,德语是Die Rose。根据《中国植物志》的分类记载,玫 瑰、月季和蔷薇都隶属于蔷 薇 科、蔷薇属、蔷薇亚属。我国对蔷薇的记载,比玫 瑰、月季都要早。

  追根溯源,中国才是它们的“故乡”。蔷薇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山区等地,中国河北、河南等省均有种植。月季也是原产于中国,有着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中国,月季的栽培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代,到了唐代,月季栽培更为盛行。明清时期,月季的栽培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品种也更加丰富。19世纪,法国育种家将中国的古老月季与欧洲的蔷薇品种杂交,培育出了许多美丽的现代月季品种。20世纪,现代月季重返“故乡”,成为中国重要花卉之一。玫 瑰,同样起源于中国。野生玫 瑰原产于中国中部至北部低山丛林中,朝鲜、日本也有分布,栽培玫 瑰是从野生玫 瑰演化而来的。关于玫 瑰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6世纪吴均的《西京杂记》,里面记载汉武帝的乐游苑中就栽有“玫 瑰树”。在中国的“玫 瑰之乡”平阴,早在唐朝就有翠屏山僧人种植玫 瑰的传说。

  蔷薇、月季和玫 瑰三者有何不同之处呢?

  早在南宋,诗人杨万里在《红玫 瑰》中写道:“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牒通,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风流各自胭脂格,雨露何私造化工?别有国香收不得,诗人熏入水沉中。”

  诗中既写了玫 瑰与月季、蔷薇的不同,又写了玫 瑰的枝叶形态、深浅之色。

  植株形态不同

  从植株形态上来看,蔷薇的植株较高,茎干较长,一般呈蔓生或攀援状,枝条细长光滑,皮刺大且排列稀疏。月季和玫 瑰的枝条较为直立。但也有一些月季品种是藤本的,可以用来做拱门、花柱和花墙,并做出不同的造型。

  叶片不同

  虽然三者的叶子都是羽状复叶,但它们的小叶数量和形态却有所不同。

  玫 瑰小叶通常在5至9片,叶片较厚正面起皱,叶脉凹陷,且在叶背长有白色的柔毛。月季的小叶通常在3至5片之间,它的叶片摸起来很光滑,表面深绿有光泽而叶背青白,边缘有锐锯齿,两面近无毛。蔷薇的小叶通常在5至9片,叶片平展有柔毛,叶片边缘是齿状的。

  花朵不同

  蔷薇花通常6至7朵簇生,花径较小,直径约3厘米,重瓣单瓣都有,花柄短,呈圆锥状伞房花序,花色有粉色、淡红色、红色、白色、黄色,还有少量品种为复色花,每年初夏时节开1次花。

  月季花一般为单花顶生,也有个别品种会发生2至3朵簇生的情况,花朵直径大,花柄长,多重瓣。月季品种繁多,全世界已有近万种,花型、花色风格多变、色彩鲜艳。月季四季可开花,在我国又称月月红,这也是它与玫 瑰、蔷薇最大的区别。

  玫 瑰花的花茎较小,一般单花顶生,偶有多朵簇生的情况发生,每年的5至8月开花一次,花柄短,花较小,花色以玫红色、粉红色为主,也有少数白色品种,花心黄色,花瓣柔软。香味比月季、蔷薇浓。

  你认对了吗?

  总有人将蔷薇错认成藤本月季,虽然藤本月季的茎也比较长,但是它的花朵比较大,主要是单花顶生,掌握这一点就可以区别蔷薇和藤本月季。

  其中被误解最深的是玫 瑰,我们在花店买的花篮、花束,大多所谓的“玫 瑰”是现代月季,情人节“玫 瑰”也不例外。因为鲜切花根茎一定要挺直,而玫 瑰本身根茎很软,根本不能用来做鲜切花。玫 瑰是一种经济作物,玫 瑰香气馥郁,可以用来提取玫 瑰精油、制作玫 瑰花茶、玫 瑰酒、玫 瑰酱,也可以入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