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4|回复: 0

鼓励挑刺倒逼公共环境更“无碍”

发表于 2024-5-22 15:19: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鼓励挑刺倒逼公共环境更“无碍”

身边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得怎么样,残障人士最有发言权。

据媒体报道,在社交平台上,坐轮椅的张屹经常发布一些无障碍设施测评感受。他就像一位城市无障碍设施质检员,对盲道铺设位置、无障碍坡道角度、无障碍电梯宽度、扶手高度等仔细“挑刺”,帮助相关部门完善细节。

拎行李箱上楼梯,推婴幼儿出行,陪行动不便的老人出门……一个“无碍环境”,不仅对残障人士至关重要,也有利于儿童、老人、病人和有特殊需求的群体。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这愈发成为一项具有包容性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市、县数量已达1753个。

不是没得用,而是不好用、不能用。从各方调查来看,目前许多大中城市无障碍环境虽然迈过了“有”的阶段,但距离“好”仍有很大差距。有的建设上存在缺口,如一些地铁出入口没有电梯,路口信号灯没有语音提醒;有的设计上不尽合理,如无障碍坡道角度过大,上行艰难下行惊险;有的维护上颇为拉胯,如无障碍电梯故障频发、长期闲置,无障碍坡道、盲道长期被占用……这些城市微循环中的堵点,大部分人或许习焉不察,却成了行动不便者迈不过去的坎。

善于发现那些无声的需求,看得见特殊群体出行中的阻碍,折射的是城市治理者的责任心。无障碍环境里为何仍有那么多障碍?一大原因就是缺少对特殊人群的细致体察。比如,有行业人士指出,城市街道建设中大多习惯于拓宽机动车道、压缩人行道,步行者以及残障人士舒适性往往会被忽视;再如,无障碍坡道坡度和扶手高度设计不合理,显然是没有认真调研试用。

每一个城市的小空间、小角落,都装着老百姓的大生活。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一方面要鼓励更多“城市无障碍设施质检员”站出来发声挑刺,让特殊群体的需求更多被听见、看见。另一方面,城市治理者要付出更多脚力、心力,勤走、多听、善问,不断换位去思考问题,惟有如此,才能让“有爱无碍”的理念在更大范围化为现实。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更新,是生活质量的叠加升级,时时刻刻体察“人”的需求,既做好城市建设大文章,也让身边的一桥一路一站更加便民,提升的是大伙的幸福感与城市的宜居度。(晁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