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指豚为鱼”是政绩观错位
近日,在距离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2.7公里的水面上,一头小江豚在油污里翻滚挣扎,面对中央督察组的问询,地方干部却面不改色地说“绝对不可能是江豚!它只是条大青鱼。”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特有淡水鲸豚类动物,处在整个长江水生动物食物链的顶端,被誉为“水中大熊猫”。近年来,随着保护环境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加上各地政府出台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江豚种群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江豚数量止跌回升。但专家指出,江豚极度濒危状况仍未改变,受胁程度仅次于野外灭绝。
在打好长江流域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出现“指豚为鱼”的“奇谈”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思。眼看着保护动物的危险处境,不紧急商讨“亡羊补牢”措施,不深刻反思油污来向,不想办法尽快清理油污,反而一味地推诿逃责,辩称“被困油污只是小概率事件”。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大自然,这是责任更是义务,又岂能用“概率小”来掩盖“危害大”呢?
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是打好“大算盘”、跑好“接力棒”、当好“栽树人”的深谋远虑,是打基础利长远的正确政绩观。细处来看,从严从实推动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不得、慢不得,更假不得。大处来看,实现生态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思考和答好的“考卷”,要做实、做细,更要做优。一些干部错误地将生态保护与减慢发展速度划等号,认为要绿色就要放弃经济,进而弱化环保手段,弄虚作假,企图蒙混过关。这种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的狭隘政绩观只会变成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阻碍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地落实。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仅局限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中党员干部都要把准政绩观、校准发展观,眼光放的长远才能看清大势、看准问题、辨明方向,保护绿水青山、夯实农业强国、逐步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一张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越是长久基业、长远大计,越需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继承与创新、显功与潜功的关系。党员干部要当好事业的“追梦人”,实事求是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久久为功,让条条好政策一个声音传下去,一个调子喊出去,一个标准执行到底。
“指豚为鱼”反映出的不只是“长远为虑”政绩观的缺失,还折射出“推诿搪塞”的错误政绩观。发现问题不去解决、看到短板不去补足,反而集中精力想理由、绞尽脑汁推责任,不敢担当、只怕问责,这样的干部还如何为百姓谋、为天下计?“为官避事平生耻。”党员干部要把干事担事作为从政的价值所在,必须杜绝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心理,时刻把使命刻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要想明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三个重要问题,当好为民的“挖井人”,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第一标准。要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用好解剖麻雀的“手术刀”,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把脚步迈向基层,把耳朵凑近百姓,收集好急难愁盼的问题,挖掘出阻碍发展的难题,一个一个解决,一步一步突围,及时推动问题全面整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江豚本该逐浪嬉戏,干部理当坚强党性。用长远的战略性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相信清澈江水会孕育更多江豚,优秀干部会创造出更多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张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