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4|回复: 0

“异常名录”给职业打假提个醒

发表于 2024-5-22 15:27: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异常名录”给职业打假提个醒

近日,一组职业打假的数据引发关注:上海2023年职业索赔投诉量高达24.6万件,其中投诉超10件的有近8000人。据《法治日报》报道,上海近6000人被纳入职业打假异常名录。

一座城市一年的职业索赔投诉量竟达24.6万件,让人瞠目结舌。然而,这个数据恐怕还是“不完全统计”,不排除一些商家为了息事宁人而拿钱私了。一个城市尚且如此,问题的全貌又会是怎样?

曾几何时,职业打假人如同“啄木鸟”一般净化市场环境;现如今,他们中的一些人反而成了“害虫”般的存在,成为碰瓷维权、敲诈勒索的代名词,甚至形成了灰色产业链。“职业打假”陷入困局,问题的根子还在“索赔获利”上。在利益驱使下,一些职业打假人背离初衷、丧失底线,就容易走到合法维权的对立面。比如,他们不去管商品质量安全问题,而是专盯绝对性用语、标签标注出错等“技术瑕疵”,再以高额、高频的举报索赔来获益。更有甚者,不满足于“知假买假”而搞起造假式索赔。如此“维权”早已不再纯粹,无非图一个利字罢了。

结果是,小本经营的商家战战兢兢,有限的公共资源被挤占浪费,留下“小过重罚”的极端个案,甚至可能破坏市场营商环境、生产经营秩序。如何规制职业打假,已成为不容回避的治理课题。对此,上海制定职业打假异常名录等有关探索具有积极意义。一边鼓励公益性举报行为,一边依法加强联合信用惩戒,通过分类管理、综合施策,联合规制牟利性职业索赔。对居心不良的职业打假人,这是一记棒喝;于“走偏”的职业打假,这无疑也是导向正途的一种尝试。(张冬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