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帮到关键处 扶到点子上
中组部和相关部委2022年实施“组团式”帮扶以来,河池市的“组团式”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46名帮扶人才坚持重心下沉、服务一线,打通了河池在教育、科技、医疗等方面遇到的一大批“梗阻”问题。
“组团式”帮扶通过选拔派员单位的工作骨干、业务精英,围绕受帮扶地的医疗、教育、农业产业需求和短板,组建起一支支专业对口、结构互补、协同高效的帮扶团队,为受帮扶地进行“植入式”“重塑性”的帮扶。这既是促进人才培养与发展、帮助群众致富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式发展智慧的集中体现。
从河池市这两年来的变化可以看到,从深圳不远千里来到河池的帮扶团队,不仅给当地“输血”,还为当地“造血”,在教育、科技、医疗等领域培养打造一支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帮扶团队为当地打通了相关领域的一大批“梗阻”问题。“梗阻”打通了,“血流”才会顺畅,后续“强身健体”就指日可待。
帮扶团队为地方打通“梗阻”,帮到了关键处,扶到了点子上。这同时也启发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更应主动作为,打通更多“梗阻”,让成效变为长效。
首先,要与帮扶团队双向奔赴,为他们的帮扶工作打通“梗阻”。只有在政策保障、制度机制、人岗匹配、生活环境等方面为帮扶团队提供更大的便利,竭尽全力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困难,才能让帮扶工作开展得更顺畅、更高效,更精准地帮到关键处,扶到点子上。
其次,要为人才营造良好环境,为人才的后续发展打通“梗阻”。帮扶团队为受帮扶地打造了一支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这些人才队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一个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让人才队伍得以在地方发展中干实事、干正事、干成事,才能更扎实地帮到关键处,扶到点子上。
再次,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为进一步的“传帮带”打通“梗阻”。帮扶团队的工作有一定期限,但高质量发展绝非一日之功。受帮扶地必须学会借外力强内功,走出一条人才带人才、团队带团队的“传帮带”之路,让帮扶团队播下的种子不仅落地生根,还能开枝散叶。如此,才能更持续地帮到关键处,扶到点子上。
要实现“组团式”帮扶目标,既需要帮扶团队的倾囊相助,也需要受帮扶地的全力以赴。打通“梗阻”,更好地实现帮到关键处,扶到点子上,帮扶成效就会转化为长效,地方发展将“芝麻开花节节高”。(尹之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