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55|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收藏品)中国收藏市场三大乱象

发表于 2011-8-5 15:04: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亏大了”“心痛得要命”“被骗了几十年”……当被鉴宝专家告知自己手中几十年的藏品竟是赝品时,不少收藏爱好者边摇头边扼腕叹息。
16日至17日,在北京陶瓷艺术馆举行的“2011闽龙春季鉴宝、寻宝、赛宝大型系列交流会”上,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张宁等权威专家大声疾呼,当前中国收藏市场存在“白丁多”“假货多”“太浮躁”三大乱象,收藏者切记端正收藏心态、普及文物常识,以防上当受骗。
近30件藏品仅6件“真货”
交流会上,来自陶瓷、书画、杂项等领域的鉴宝专家对收藏爱好者的藏品进行现场鉴定、价值评估。
北京藏友姚女士小心翼翼地打开藏品盒,本想让专家为珍藏多年的缩口双耳官窑“掌眼”,没想到鉴定结果令她大失所望。
“这是件赝品,没收藏价值,顶多值200块。它底部虽有烧制的‘官’字,看似是官窑标志,但古代真官窑一般不带‘官’字,很多藏友太迷信瓷器背后的烧字儿,屡屡上当受骗。”张宁说,“另外,假官窑虽釉面很亮,但发的是‘贼光’,而真官窑因年代久远,其釉面只会发‘普光’。”
来自太原的白先生几年前花数千元买下一件“明朝瓷器”,他试探着问张宁:“这可是我家的宝贝,得值不少钱吧!”
张宁看后回答:“顶多值300块。不过只要你自己喜欢,就藏着玩玩。你这瓷器也就和你的年龄差不多大(白先生30多岁)。”他提醒现场藏友,收藏需要理性,要有正常的收藏心态。
第一次参加鉴宝的吴先生带来他珍藏多年的郑板桥画作--“竹石”。师从启功先生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孔晨在鉴定后说:“您这是花多少钱买的?400块?”
吴先生听后两眼发直,愣了半天后才缓过神来:“这画儿可是我花七八千块买的啊!您看这画还有不少虫子咬过的小孔呢。”
孔晨当场把画卷起,结果显示,所有的虫孔并不重合。“很多仿古假画的表面有很多小孔,看似系虫子咬痕、年代久远,实际是造假者用针随意扎的,欺骗性很强。只有当画被卷起后所有小孔吻合成为一个孔,虫孔才有可能为真。”
在当日张宁所鉴定的近30件藏品中,只有6件为真。而孔晨所鉴定的10件藏品也鲜有“真货”。
浮躁、扭曲的收藏心态致赝品大行其道
面对众多上当的藏友,现场的鉴宝专家也不无痛心。张宁等专家认为,当前中国收藏市场有三大乱象:一是虽然收藏队伍激增,但其中多为“白丁”,而且不具备收藏条件、基本知识和眼力,甚至连自己藏品的名称都叫不出来。
二是赝品泛滥。“文物不能再生,当代市场哪有这么多‘真货’让藏友把玩?假如有100个人都声称自己拥有一件文物,顶多有一个为真,其余99个全是假的。”
三是不少藏友浮躁、扭曲的收藏心态给文物造假者提供了机会和市场,致使赝品大行其道。很多人抱着投机和侥幸的心态搞收藏:所谓投机,就是低价买进,爆炒后高价出手;所谓侥幸,即买一百件文物,宁可99件为假也不怕,只要有一件为真就行。即使买到真品,也有藏友不知如何把玩,认识不到其内在价值,仅仅为财富而收藏、为“高价”而收藏,失去了收藏本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记者说,还有一部分收藏家和鉴定家,专门收藏赝品,但凭借自己已有的权威地位将其鉴定为“真货”。一些拍卖公司也按图索骥,根据这些权威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照本宣科地当作真品拍卖,以牟巨利。这对中国的收藏市场破坏巨大。
端正收藏心态、普及文物常识
“很多收藏爱好者一上来就问我自己的藏品值多少钱,好像钱才是衡量文物价值的唯一标准。”孔晨说,“藏品珍贵的是其文化内涵,收藏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行为,如果仅仅以投资为目的就失去了收藏的本意。因此,藏友首先要端正心态。”
“面对收藏市场的乱象,收藏爱好者更需要普及文物常识,多通过鉴宝活动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在鉴宝中学习。”首都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杨宝杰说。
“虽然我们的鉴定结果让很多藏友非常失望,感觉亏大了,但早亏比晚亏好。”张宁说,“我们要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为何为假、注意些啥,这样今后才能不买或少买赝品。”


来源: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