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9|回复: 0

北京师范大学蔺秀云校家社协同共促学生心理健康

发表于 2024-5-27 15:54: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 (国璇)5月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当日,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蔺秀云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应完善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合力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互联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加剧。蔺秀云说:“信息化时代,社会节奏加快,一方面为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青少年更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冲击,生活的不确定性增加,产生新型的心理健康问题。”

  面临新挑战,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尤为重要。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心理健康监测”等八项主要任务,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蔺秀云看来,系统治理是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质量的关键。“横向上,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应强化教育主阵地作用,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将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要建立覆盖城乡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让社会育人资源利用更加充分。”

  纵向上,应构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一体化机制。蔺秀云说,目前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脱节现象,而大学期间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有中小学阶段的烙印。“要在大中小学均建立预警防控体系,动态监测学生心理成长。”

  此外,蔺秀云认为应推动“AI+心理健康”的结合,如开发聊天机器人等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技产品、以大模型技术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水平等。“人工智能不再只是冰冷的机器,也可以成为感知情感的‘心灵伙伴’,有助于推动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网络化的心理干预。”(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