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被认为是问题员工的青工严志虎,被领导安排到二班试试,他一进这个班就收到班组送来的一本名为《做最优秀的员工》的书,书扉页上写着:严志虎,电炉二班欢迎你的加入。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期待能成为你的亲人、朋友、兄弟,能一起分享彼此生命中的喜怒哀乐,一起分担彼此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起工作,一同成长!下面是全班17个人的亲笔签名,看到这里他觉得心里有一股暖流在涌动
“心理帮扶”:落后青工变了
【聚焦班组】
■ 李俊红
8月2日,在湖北大冶有色冶炼厂电炉二班班组园地的考勤公示栏前,电炉工段其他几个班组的员工议论纷纷,大家讨论的焦点居然都集中在一个名叫严志虎的青工身上:
“才到二班去了三个月,变化就这么大,真是不敢相信啊!”
“严志虎7月份全勤这记录是不是真的?该不会是二班为了保住今年的文明班组称号弄虚作假吧?”
正巧,二班炉后组长付亚斌刚洗完澡走过来,被大家围了个正着。得知大家的疑惑,付亚斌幽默地说:“我们班有法宝,再调皮的人到我们班都能像孙悟空七十二变那样大变样!”
24岁的严志虎年轻力壮,技术熟练,在工作上是把好手。可就是有点自由散漫,平时家里有什么小事或是心情不好,就请假翘班,上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让班长头痛。以往历任班长是好话说了,制度定了,该罚的款也罚了,可他依然我行我素。有的班长把这归结为:现在的年轻人缺乏奉献精神,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在今年5月的人员调动中,副工段长刘兴冶和班长姚志远商量,能不能先把他调到二班试用一个月,看效果再做安排。姚志远答应。
细心的姚志远经观察分析后觉得,严志虎的缺勤问题,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原先的班组长因他经验少,把他和几位老师傅们分在一组,他和老师傅们有年纪的代沟,思维方式不同,觉得和老师傅没话说,上班挺没劲的,于是请假旷工的次数就多了。而炉台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少了一个人大伙都不乐意了,那就考核罚款呗。这就更让他产生逆反心理,觉得上班枯燥无趣,稍不如意就和班组长对着干。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讲话中说,以人为本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其实没有无能的士兵,只有无能的将军!原因找到了,问题就好解决了!”班长姚志远笑着说。
6月1日上午,严志虎到二班报到,一进这个班他就感觉到很特别。先是收到班组送来的小礼物,一本名为《做最优秀的员工》的书,书扉页上写着:严志虎,电炉二班欢迎你的加入。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期待能成为你的亲人、朋友、兄弟,能一起分享彼此生命中的喜怒哀乐,一起分担彼此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起工作,一同成长!下面是全班17个人的亲笔签名,看到这里他觉得心里有一股暖流在涌动。慢慢的,他还感觉到班组员工学习劲头很猛,爱读书、勤思考、细琢磨的人不少,在你追我赶的竞赛中,涌现出很多技术能手、创新标兵;班员的观念很新潮,在用心工作的同时他们对国内外新闻、社会焦点、时事报道也非常关注,在观念的碰撞中,他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班组管理、工作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困难,班组长总会鼓励他积极参与,征求他的意见,询问他的看法;每做出一点成绩,都会受到班组长、同事的肯定、鼓励与夸奖,班长还把他和几个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80后”青工分配在一组,相似的年龄和经历让他很快就融入小团队,大家每天有聊不完的新鲜话题,工作也变得色彩绚丽,自此他发现上班原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最更让他感动的是,在5月一次上夜班时,他因为生病打针上班迟到了,班长知道后不但没有扣他的钱,而且让他回去休息。第二天一下班,班长和班员拿着鲜花和水果到他家里看望他,让他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作为回报,他对工作更尽心、精心了,接下来的两个月他都是全勤,而且还积极参加合理化建议、“五小”等活动,其中一条合理化建议受到工段嘉奖。
笔者感言:如今,企业里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班组员工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或多或少的存在些抑郁、焦虑、强迫症、社交恐惧、自卑等心理问题。如何使他们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这既是班组管理者面对新时期的以人为本不得不考虑和思考的新问题。
而在我国部分企业里,以人为本更多的体现在环境、制度、管理等硬件的改善方面,而往往忽略了根据员工的年龄、精力、技能、经历等状况对员工进行的心理帮扶。而对于员工的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地引导和调适,往往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让他们在工作中的质量、效率、成本、创新上面大打折扣,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是现代企业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作为企业除了利用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进行引导外,更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加大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倾听员工呼声,了解员工愿望,关心员工疾苦,把好员工心理脉搏,消除由种种心理原因而导致的心理危机。
从湖北大冶有色冶炼厂电炉二班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每一名职工的潜意识里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美,这既是职工的心理需要,更是人性最深层的需要。通过尊重、平等、激励的方式挖掘员工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用扬其长来避其短,赞赏其优势和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用亲情凝聚人心,让其重拾自尊和自信,进而产生干好工作的动力,这无疑是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