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2|回复: 0

贷款催收切莫走向“软暴力”

发表于 2024-5-28 14:48: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贷款催收切莫走向“软暴力”

每日电话催收不能超过3次,每天晚上10点以后不能催收,不应向联系人催收……5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从实操层面对催收行为和催收行业提出诸多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指引》正是“催收国标”的前奏。

自古以来,欠债还钱都是天经地义。从这个角度看,催促还款也属理所当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催收也应当有边界,合理合法;如果恶意骚扰,威胁欠款方,就会让催收失当,乃至触犯法律。可现实中,就有几乎违法的催收,特别是涉及互联网金融的催收。

有效催收,能降低金融机构的坏账率,是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之前缺乏管理,催收的乱象丛生,其手段卑劣,乃至导致了诸多的恶性案件。有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以“催收”为关键字搜索,居然发现相关投诉的数量超过了71万条。“软暴力”催收不断,催收到了非规范不可的地步。

这样的状况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指引”,对合法催收进行了“指导”。据悉,“指引”从行业准入门槛、信息保护、具体操作等层面进行了“指导”:比如限制催收的电联次数、通话时间等;比如要求记录催收通话内容的真实、客观、完整;比如催收内容应经金融机构事先审核;比如禁止“爆通讯录”,等等。如果这个“指引”能真的落实,必将对推动催收规范化发展起到正面导向作用。

欠钱不还有违诚信,令人愤慨;但即便如此,催收也不应朝着暴力的方向发展。催收行业想走出争议需要经历改变“阵痛”,可是,规范化管理催收,也是必由之路,依法催收是大势所趋。“指引”是对恶意催收的矫正,能促使催收规范化、人性化,它为依法催收提供了详单,指明了方向。

“指引”的发布,令人欣慰,给人希望。然而,我们还必须明白,它只是“指引”,而非硬性法规。所以,它缺乏法律刚性,没有处罚措施,即便催收公司不按照“指引”操作,我们又能奈之若何?所以,“指引”虽然给我们以希望,但它能否让灰色的催收走向正轨?大家心里都没底。

催收须依法而行,这一点没毛病;但具有针对性的“法”,从何而来?也需打个问号。由此可见,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较之于《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我们更希望能出台具有法律强制性的“催收国标”。

有人说,《指引》正是“催收国标”的前奏。“指引”即将来了,“国标”还会远吗?我们相信,“指引”、“国标”并举,才能让灰色的催收走上规范的道路。(黄齐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