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4|回复: 1

叶嘉莹谈“诗教”

发表于 2024-5-30 15:09: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认为诗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教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教观。下面,让我们从叶嘉莹的直接陈述中来了解一下她眼中的“诗教”。
  我在讲课时,常常对同学们说,真正伟大的诗人是用自己的生命来写作自己的诗篇的,是用自己的生活来实践自己的诗篇的,在他们的诗篇中,蓄积了古代伟大诗人的所有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而我们讲诗的人所要做的,就正是透过诗人的作品,使这些诗人的生命心魂,得到又一次再生的机会。而且在这个再生的活动中,将会带着一种强大的感发作用,使我们这些讲者与听者或作者与读者,都得到一种生生不已的力量。在这种以生命相融会相感发的活动中,自有一种极大的乐趣。而这种乐趣与是否成为一个学者,是否获得什么学术成就,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这其实就是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节选自叶嘉莹《红蕖留梦》)
  前些年我在大陆讲授古典诗歌时,就曾有学生问我说:“老师,你讲诗的课我们也很爱听,但我们读这些古典诗歌有什么用呢?”我当时就回答他们说:“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节选自叶嘉莹《诗馨篇》)
  其实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这自然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多年来的一大愿望,也是我决意回国教书,而且在讲授诗词时特别重视诗歌中感发之作用的一个主要的原因。(节选自叶嘉莹《给孩子的古诗词》序言)
  叶嘉莹的诗教观和诗教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很多人因此受益。作家席慕蓉的感受颇有代表性——
  当她开始逐字逐句为我们讲解或吟诵这两首《水龙吟》之时,却是隐隐间风雷再起,那种雄浑的气势逼人而来,就仿佛八百多年前的场景重现,是词人辛弃疾亲身来到我们眼前,亲口向我们一字一句诉说着他那孤危而又蹉跎的一生……终篇之后,我才突然发现,刚才,在叶老师的引导之下,我竟然在不知不觉之间进入了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悲笑一生。
  …………
  叶老师所给我们的一场又一场的心灵飨宴,原来就是久已失传的“诗教”。这是一种以生命相融会、相感发的活动。(节选自席慕蓉《心灵的飨宴——叶嘉莹先生的诗教》)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29日 13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0 16:56:32 | 查看全部
再次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