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回复: 0

垃圾分类工作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

发表于 2024-5-30 15:58: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垃圾分类工作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浙江宁波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2.6%。垃圾分类制度逐步完善,21个省份、173个城市出台了垃圾分类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垃圾分类体系初步构建。46个重点城市率先建立比较完备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分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伴随着各地垃圾分类体系初步构建、垃圾分类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不断深入,垃圾分类工作得以快速推进。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2.6%,说明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历经30多年时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已经达到92.6%,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可喜可贺。但我们也要看到,如何进一步提高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同时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向县城及乡镇延伸,还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相信,随着相关工作的推进和居民生态素养的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制度的覆盖面会越来越广。

提高垃圾分类的覆盖面,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根本保证和前提条件,但是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回收运输及分拣、后端垃圾处理等环节都必须环环相扣、高效运转。否则,垃圾分类工作很难以持续发展,也很难真正惠及人民、造福社会。所以,垃圾分类工作不光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

近年来,各地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上下了不少力气,有利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垃圾分类工作在收集、运输和回收利用等环节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在一些地方,群众投放难的卡点堵点问题客观存在、“投放分类,转运不分类”的做法仍未杜绝、可再生资源没有经过科学分拣被充分利用的现象并不鲜见,深度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还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垃圾分类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项涉及经济、文化和社会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同时,进行垃圾分类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垃圾分类的覆盖面不断拓展,广度不断扩大的同时,要在优化分类方式、促进回收利用、遏制非法倾倒等方面多下功夫,不断拓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度,让垃圾分类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赋能。(刘根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