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经济导报
任城区进一步拓展港产城一体发展布局,加快打造济北工业长廊,力争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排头兵
济宁市任城区坚持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依托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持续延链强链,不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辐射全球智能市场
实现全产业链整合
走进位于济宁运河经济开发区的立国5G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产业园,一幢幢高标准厂房伫立于此,整齐排列。在生产车间,一台台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设备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制造一枚枚极其精密的芯片。
立国芯微电子项目由深圳高胜科研电子有限公司与济宁市立国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按照“集约化、高端化、智能化”目标,重点围绕PCB和芯片、光纤及光模块封装、半导体封装及智能设备制造、通信电子类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高新电子技术企业孵化等产业业态,打造鲁西南首家5G新材料和智能设备制造产业基地。
“立国芯微电子项目引进了荷兰ASML(阿斯麦)DW、YW封装设备,拥有领先的14-90纳米微空间多焊接线封装、多堆叠封装和扇形封装技术,可实现多芯片的同框架封装,使芯片算力成倍增加。而自主研发的SOP PLUS封装工艺,使芯片的散热能力和性能都得到大幅度提升。研发出的POE数模混合芯片,应用于5G远程控制,攻克了数模混合技术,使智能家居领域的芯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立国集团科技运营发展板块副总经理万一良说,该项目可实现年产225亿颗高阶芯片,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4亿至5亿元,填补了任城区高科技芯片制造的空白。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医疗等多个领域,辐射全球智能市场。
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积聚工业发展动能
当前,任城区碳材料产业产值占到济宁碳材料产业链整体产值的三分之一,有着完备的产业链。依托恒圣石墨新材料及深加工、金宇石墨烯增强水处理膜等项目的落地,任城区将打造高端碳材料、石墨材料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
作为2024年省重点项目的金宇石墨烯增强水处理膜项目,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先进的膜分离技术为突破口,成功应用石墨烯材料,生产出全谱系的增强水处理膜产品,实现了新一代膜技术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年产增强水处理膜500万平方米,预计年营业收入20亿元。
走进山东恒圣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颇具雏形的石英坩埚在高温炉中被烧得通红,随后经过熔制、冷却、毛坯、检验等一系列工序,一只杂质少、纯度高、质量好的石英坩埚成品出炉,生产出来的大尺寸石英坩埚是制造半导体单晶硅和光伏单晶硅必不可少的耗材。
自主研发创新驱动
引领智能绿色发展
建设工业强区,项目是强力引擎。
在山东海纳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纳科技”)的电器事业部内,一间全透明开放式的技术创新工作室十分醒目。玻璃房外的自动化车间,一排排摆放整齐的高端电器新产品是创新升级的落地成果。
“海纳科技以绿色发展理念延伸产业链条,专注于智能输送成套装备、激光增材制造及再制造、矿山绿色开采及去煤泥化装备、高端电液控阀的研制、销售及配套服务。”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娜娜说,公司以“1+3”装备制造产业矩阵,为煤炭、港口、工程机械等行业的绿色化、智能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拥有300余种煤安证书、80余项专利,获得30余项科技荣誉。
围绕解决能源行业危废处理难题,海纳科技打造的去煤泥化系统,解决了矿山煤泥的处理难题。研发的STC超高压压滤机等环保设备,通过物理挤压一次性将污泥深度脱水,比传统的“压滤机+烘干”两道工序的处理方式节能80%,可以直接把煤泥变成商品动力煤。自主研发生产的变频驱动装置、变频调速装置及配套装置,比传统处理方式节能15%至20%,助力能源行业节能化运输。
当下,任城区紧紧围绕“三区联动”“两城同建”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拓展港产城一体发展布局,加快打造济北工业长廊,力争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排头兵。(袁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