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8|回复: 2

寄情山水 述怀人生

发表于 2024-6-4 11:53: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洪华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4日   第 20 版)

  《一江名赣》:罗铮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散文创作不断突破原有格局,取得长足进展。作家罗铮在新近出版的散文集《一江名赣》中,寄情山水,述怀人生,追求“修辞立其诚”的同时彰显散文的个性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启发我们思考今天的散文创作。

  许多人的记忆中都有一湾小河,或一片湖泊,或一条大江,贯穿成长始终。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赣江,便是这样一条参与他人生历程的河流。赣江和它滋润的大地不仅成为作者的成长营养来源,也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

  赣江之水来源于章江与贡江,二水汇合后向北流去,纵贯赣鄱大地,注入长江。作者从赣江源头着笔,逐渐把思绪延展到赣江的广阔流域及其滋养的山水人文,赞叹她的辽阔与壮美,感恩她哺育的深厚文脉,并且从东江源区森林资源保护、鄱阳湖湿地候鸟保护等方面,展现人们的生态理念和环保行动。

  因为从小成长于赣江之滨,后来又投身生态环保事业,作者对江河山川有着深厚的情结。如果说《大水微澜》中的白云山、武夷山、三百山,《赣鄱新绿拂》中的南矶山、篁岭等,还只是其笔下奔腾江河的背景,显得有些远渺,那么在《一山匡庐》中,他终于能够腾出一方天地,为自己敬畏的大山尽情挥洒笔墨。他由“路”起笔,探寻庐山的前世今生,从数亿年前地壳运动中庐山悬崖峭壁的形成、30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期新型植被的滋生,到东周列国匡氏兄弟的结庐而居创下“匡庐”名号、西汉司马迁用熠熠生辉的《史记》开启庐山与一个个人物的相遇,以至魏晋以降陶渊明、谢灵运、李白、孟浩然等诗人雅士涉足庐山的踪迹和诗词,都在书中铺展开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只是秀甲天下的山光水色,更有气韵生动的历史文化。

  作者循着人文山水,经由赣江、东江、鄱阳湖和庐山,回到了一个名叫黄冠的赣南山村,这是他挚爱的故乡。在借故乡人事描写风物人情中,作品描绘了故土大地的新山乡巨变,展现了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物质生活变迁和精神世界洗礼。《钟三秀一家》让我们看到普通农妇钟三秀如何踏实劳动,品尝到幸福生活的甜蜜;《老罗的“砖艺”》把手艺人凭借技艺坚守乡土、发家致富的故事娓娓道来;《洗麻袋的兄弟》则用情记叙三兄弟同甘共苦、手足同心的难忘成长……行走在故乡大地,作者以后生晚辈的身份近距离地打量身边的乡亲,倾听他们的内心,走进他们的生活,书写他们的善良、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与信心。

  这本散文集还呈现了作者另外一些写作主题。或是行走城市,摹写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或是展开文化行旅,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绵延。作者走近山水风物和现实人生的同时,努力感受和思考,但书写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尚显不足。

  散文是一种真诚的艺术,这真诚里又显示出写作者的个性。好的散文,也许没有繁花似锦的修辞,也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却能在真诚与个性的相融相生中,给人以阅读的滋养。

  (作者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4 14:18:38 | 查看全部
寄情山水,畅享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4 14:35:01 | 查看全部
山光水色秀甲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