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8|回复: 1

写作的“逻辑性”,怎样写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文章?

发表于 2024-6-17 07:45: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创 创意写作学 211写作课堂

如何训练和写作的“逻辑性”
作者:Ashida

    自古文章出大家,皆因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今日欲谈训练写作逻辑性之步骤与技巧,以助窥得门径,步入文坛。
    一、“明理”。
    文章之始,需明确主题,把握大意。犹如行船定舵,方能顺风破浪。昔人云:“文以载道,意在笔先”,诚哉斯言!须先明确主题,方能言之有物。
    文以载道,即文章之主旨、之精髓。若主旨不明,则文章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立足。若主题不明,立意不坚,则文章易失其中心,使读者无所适从。
    例:昔有文人,欲论“诚信”之道,先定其主题为“诚信乃立人之本”,立意则为“诚信为处世之基,无诚信则无立足之地”。如此,则文章之方向已明,论述之脉络已清。
    二、“定序”。
    文章结构,须有次序。或按时间先后,或依空间远近,或循因果逻辑。犹如乐章之旋律,起伏有致,和谐动听,层次井然。梳理思路,构建框架。思路者,文章之脉络;框架者,文章之骨架。
    文章之结构,犹如建筑之框架,须有次序、有章法。或按时间顺序铺陈,如史书中之纪传体;或按空间方位描述,如游记中之山水景致;或依因果逻辑推理,如议论文中之论点论证。凡此种种,皆需根据文章主题和内容来选定合适的结构方式。
    譬如,欲论“读书之益”,可先从读书之历史渊源说起,再论读书对个人成长之影响,最后论读书对社会进步之贡献。如此,则文章之框架已立,论述之脉络已明。
    三、“分段”。
    长篇大论,宜分段述之。每段各有主旨,相互衔接,共同构成完整篇章。如此,则读者易于理解,作者亦能畅所欲言。
    “分段”,则是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重要手段。一篇好的文章,往往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各有重点,相互衔接,共同构成完整的篇章。分段时,需根据内容的变化和逻辑的转折来划分,使文章结构紧凑而又不失灵活。
    注重过渡,衔接自然。过渡者,文章之桥梁。无过渡,则文章段落之间易显生硬。
    四、“遣词”。
    用词须精准,不可含糊其词。犹如匠人雕琢,精益求精。如,文字犀利,直指人心,皆因遣词得当。
    五、“造句”。
    句子须通顺,符合语法规范。长短相间,抑扬顿挫,方能引人入胜。句式多变,韵律优美,读来令人陶醉。
    遣词造句,更是考验作者功底之处。用词需精准贴切,既要符合语境,又要能传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情感。造句则需通顺流畅,既要符合语法规范,又要能表达出作者的思路和逻辑。这需要作者在平时多读多写,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方能运用自如。
    六、“用典”。
    典故乃前人智慧之结晶,善用典故,可增文章之厚重感。然须注意,用典须恰当,不可生搬硬套。引经据典,自然流畅,令人叹为观止。
    用典,则需根据文章主题和风格来选择合适的典故。典故用得好,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用得不好,则可能使文章显得生硬牵强。因此,在用典时需慎重考虑,确保典故与文章内容相契合。
    七、“举例”。
    举例可使文章生动具体,增强说服力。所举之例,须与主题相关,且具有代表性,深入浅出。
    精选素材,充实内容。素材者,文章之血肉。无素材,则文章空洞无物。
    运用逻辑,增强说服力。逻辑者,文章之筋骨。无逻辑,则文章难以服人。
    八、“对比”。
    对比可使事物之异同更加明显,加强文章之表现力。或对比人物,或对比事物,或对比观点,皆可为文章增色。
    例:如论“读书之益”时,可采用因果逻辑、对比逻辑等手法。如言“读书使人明智,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此因果逻辑也;又如言“读书与不读书之人,其气质、修养迥然不同”,此对比逻辑也。如此,则文章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九、“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乃提高文章逻辑性之重要手段。须反复推敲,斟酌字句,力求完美。初稿之后,须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修改之法,或调整结构,或增减内容,或锤炼语言。如觉某段论述不够深入,可增加相关素材;如觉某句表达不够生动,可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润色。如此反复修改,则文章渐趋完善。
    写作逻辑性,需从明理、定序、分段、遣词、造句、用典、举例、对比、修改九个方面入手。然此仅为大略,具体实践中,尚需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运用,不断摸索。愿诸君共勉之。
    每日可定一主题,进行短文练习;或读一篇佳作,分析其逻辑性并尝试模仿;亦可参加写作比赛或加入写作社团以锻炼自己之能力。如此日积月累,则逻辑性之训练自见成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8 08:05:26 | 查看全部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