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4|回复: 0

般河浅碧映沙清

发表于 2024-6-27 20:58: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般河浅碧映沙清,芦荻萧骚雁鹜鸣。
细柳常依官路发,夕阳多向乱流明。
来从远树仍穿郭,去作长溪更绕城。
村舍开门全近水,谁家修竹傍墙生?
这首脍炙人口的《般河》诗,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先生的作品。

蒲松龄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般河,就是流经淄川境内的一条内陆河流,更是淄川的母亲河。因为这条河,淄川区古称为般阳县,西汉建立,因位于般水之北而取名般阳。作为一代文宗,蒲松龄因家乡有这样的河流而自豪,自然以诗颂之。
般河与般阳县
般河,曾名般水、左阜水。北魏时期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陇水南出长城中,北流至般阳县故城西南与般水会,(般)水出县东南龙山,俗亦谓之为左阜水。”陇水即今之孝妇河。
淄川最早关于般河县志类的记载,是明嘉靖《淄川县志》载:“般水,在县东南十五里龙泉乡,一名鱼头河,自西北入流孝妇河。”
    明万历《淄川县志》载:般水,一名鱼头河,源出县治东南十五里。
    清乾隆《淄川县志》载:般水,一名峪头河,县南十八里,邑名般阳以此。
清宣统《淄川乡土志•古迹》载:般水,一名峪头河,县南十八里。
     清宣统《淄川乡土志•山川》载:般水发源于渭头河。
     《淄川区志(1986—2002)》载:渭头河村初名“为头河”,后来改称“鱼头河”“峪头河”,清末以谐音改称“渭头河”至今。
《汉书》载:“济南郡,故齐。文帝十六年别为济南国。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为郡……县十四……般阳。”这是史料关于般阳最早的文字记载,距今已2179年。
    据《淄川区志》载:夏为青州之城,春秋属齐,秦属齐郡,汉属济南、乐安二国,又为般阳,属济南府,刘宋改置贝丘县,北齐又为般阳县,隋开皇十八年始称淄川县。1955年撤县设区,称淄川区至今。    
渭头河
渭头河村,是一个自然村,现分为渭一、渭二两个行政村,位于淄川区龙泉镇。
现在的渭头河,古时候为什么又叫鱼头河呢?有其自然渊源:渭头河古称鱼头河,皆因般河形似鱼状,鱼头在渭头河,般河为鱼椎骨,下游两岸大小支流为鱼刺,各村庄分布于鱼身,鱼尾则在般阳县城西南与孝妇河交汇处。

明嘉靖之末、隆庆之初般阳知县侯居艮于城东南窑头庄,筑坝障水,创修官坝,水流分为两支,更形似鱼双尾,一支仍延续南门外,与孝妇河交汇,另一支由东门外北注,又经北门外俱入孝妇河。
渭头河的志公山原名青龙山,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始建志公庙(志公为雨神),遂改名为志公山。全村为躲避战乱,在清咸丰年末、同治初年,由本村绅士孙亭煊倡导,在志公山周围建有古城堡,北门石匾上阴刻“临般”二字,高约40厘米,宽约35厘米,落款为大清同治二年(1863)建。
据《渭二村志》记载: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渭头河村在小桥口修建“化龙桥”并立碑纪念,著名诗人王启睿为其撰文。这是渭头河村般河上最早的桥梁,此碑现保存于渭二村广场,碑文字迹残缺,但开头尚可辨认:“化龙桥淄邑之南去城二十里即般水之发源处名曰鱼头河……”
清乾隆《淄川县志•重修桥梁》载:般源桥,县东南二十五里,志公山之西,般水发源处。桥侧匝地皆石,石隙皆泉。大者如盆,小者如盏。清流四出,有声淙淙,然山水之清音也。其北半里许为水弦桥,众泉至此汇而为一。
  清宣统《淄川乡土志•桥梁》载:般源桥县东南二十五里志公山之西,般水发源处。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渭头河在村东志公山下重修“般源桥”,这也是淄川迄今为止唯一以“般源”命名的桥梁。

般源桥
  志公山崖下片区,即为龙湾,据传山上青龙常出没湾中,故称龙湾。龙湾当地人又分大龙湾和二龙湾,有顺口溜言:大龙湾不大(水深七八米),二龙湾不小(水面不小于大龙湾)。龙湾水源旺盛,喷涌成泉,在这里处处有泉水喷涌,最大时喷泉水柱上升地表20至30厘米,景色十分壮观。较著名的还有“羊沟泉”,在志公山大桥东桥洞下,水清见底,水质甘洌;其西有沙泉,水珠成串似珍珠,是优质矿泉水,相传淄邑有一县令,曾专门派人从淄川来这里挑水煮茶。附近还有东园泉、东堰泉、西堰根泉、半井泉、水泉、悬泉等,且泉水不分盛水期和枯水期季节,常年喷量不变,般河之源真可算得上是百泉之涌。隆冬时节,泉水温度高遇冷气形成雾,般河源头两岸云雾缭绕,遇树形成冰挂,景色怡人。夏秋时日,绿柳成荫,流水潺潺。

般河源
般河最早的水文地质资料可查证的是《康熙字典》中的表述: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济南郡般阳县。又水名。《山海经》:沂山般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据此,般河的源头水源是来自沂山的地下水源,不同于附近地域其它河流的地表水源。
在淄川煤炭没有大规模开采的20世纪60年代以前,般河雨季有自然降水,旱季有龙泉镇丰富的泉水,一年四季水流不断。
龙泉镇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两大山脉夹着河道,东面是高大的青石山连绵一直到出界还广阔无边,西边是山岭的不连贯不高大的熟石山。渭头河在淄川东南部的较低洼之处,又是东南方水流的汇集之处。
龙泉镇古有地矿民谣称:青石山熟石山,不是水就是炭。意思是指青石山下是个大水罐,熟石山下有大量的煤炭储存。这也很符合实际,般河流水源源不断,渭一、渭二、圈子、台头、龙一、龙二、龙三、龙四、和庄、韩庄等历史上都一直开着煤井。
青石山下面有众多孔洞,水把青石山重新琢蚀一番,变的千疮百孔,大的成洞,小的是毛细管。水往低处流的本性,使它见孔就入,是缝就钻。
因为熟石山隔水,所以龙泉镇东面青石山里高处的水到达这里后,不能再向西贯通了,大量东山里高处的水在龙泉镇集聚,挤在这里流出成“泉”。
冬春时节还有一些雪化之水来作为补充,雪水流不成河,却是丰富了青石山里的水资源。
  渭头河志公山下东西两峰对立,且地势相对低洼,形成了较宽的开阔地带,较多的细流汇聚,才出现了“壁挂千流,地涌百泉”的独特景观。
一年四季水量充沛,景观怡人!文人墨客更是趋之若鹜,有口皆碑。明邑文人王启睿观般水源头泉之壮观,赋诗曰:“峰峰柱天胁,泉泉裂石根。下吸鱼可拾,上视猿难扪。中有携卷人,逋暑负一樽。闭门足卧游,悠然静者存。”清初淄川文坛领袖高珩在《修般水官坝记》中这样描写般河源头渭头河:“予邑故为般阳郡云。城南二十里许,廻溪窈窕中,珠泻盘陀,活活有声者,般水源也。水出泉不百步,穿峪头河石梁而北,至前崖庄西折至邑城坤隅下。”

志公山下的般河源头现状

民国时期的淄川县第三区在渭头河设镇,并以般河源头立名“般源镇”,辖渭头河、圈子、窝坨庄、泉头、台头、矾场、大奎、万山、北峪、小店、海眼等自然村,这是淄川历史上唯一以“般源”认定的行政域名。如今,般源大街、般源路等随处可见。

渭头河志公山下的“般源桥”也是历史的见证。
山东省淄川县民国19年(1930年)地图标注,般河源头就在渭头河,渭头河上游并没有延伸河流。
渭头河泉群坐落的位置风水绝佳:泉群坐南朝北三面环山,东面是青龙山(志公山),西面是西山,南面背靠花果山,山下谷底是大龙湾和二龙湾,水源地地形神似“簸箕掌”。根据易经理论,水主财,北面的泉水源源不断汩汩流出,造福着龙泉,滋润着般阳。
志公山西侧对面崖壁林木葱葱,植被茂盛,目及所致四面和谐,藏风聚气,紫气东升。
  坊间有“三山并头,必出王侯”之说,还有“南出圣水,北旺般阳”之闻。
渭头河源头之下至淄川,像一条镶嵌的珍珠项链,山青水秀,景色优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明朝著名文人王启睿,有“才子状元”之称,看到仙境般的般源美景,遂迁居于此,开凿悬崖,建成龙门园,筑舍听泉,命名为水弦楼,享誉一时。王启睿撰文赞曰:“南发淄城二十里,为般水源。望,见西山黛色明秀,势转游龙;两峰角立,平临深壑。中有飞流注空而下,古名‘龙门’。傍龙门岩际突出一泉,其清冷可漱。东北一带尽丹崖,中一怪石,石花青润,可佐点茶。傍石得古木一,角抓蜿蜒,不受尺咫土肤。壁间有涧,去流水丈馀,东岩稍折,若虎头转顾。西去,石台背依削壁,仅容竹簟。听月下瀑布,如挫水弦。又西一龛,居悬崖绝巅。日中,潭影金光注射,奕奕浮动。西南岩畔一石,陡插岩腹。俯窥潭影,洞彻须眉。取径凿室,方古穴居。东山朝旭渐生,晶晶可爱。上植松柏数丛,远峰秀峙,状类笔山。下有方塘,立片石曰‘古澹’。南涧转来清泉一曲,游鱼出没。倒看山光,影摇波底,令人神情飞越。忽欲于龙门上悬架一楼,聊堪徙倚,拟名‘人倚楼’。山雨欲来冷然风举,又拟名‘风满楼’。措榆荚满地,不堪作买山钱耳。”
渭头河的青龙山因为她的神奇, 当地人在山上修建了志公庙,香火旺盛,十里八乡都来祈福朝拜。
  2016年淄川区政府兴建般河公园,在般河北岸镶筑一大型镌刻壁画,专门又对般河源头嵌刻寄言:清康熙《淄川县志》《般阳二十四景图•般水》载:般水,自峪头河盘折而下,林峦树木,为邑东奥区。经城西南隅与孝水合流。县资名以此。其支流经东郭绕北城下仍入孝水。
渭头河更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的般源文化元素和遗存。
渭头河久负盛名的陶瓷与渭头河的水源密不可分。烧制陶瓷需要三大方面优势:陶土、煤炭和水。渭头河都具备天然的条件,特别是水质,渭头河的水纯净甘甜矿物质丰富,更适合陶瓷烧制。

  渭头河过去的学校都以般源命名,如“般源工农子弟学校”和“般源幼儿园”。企业有淄博般源实业总公司等。

渭头河村南首于志公山西面建有“般源文化广场”,广场中心矗立一块“天圆地方”的响潭石,上面篆刻“般源”二字。为保护当地百年老字号产品,三十年前村民就注册了般源“渭头河”商标。
渭头河文化底蕴丰厚。1986年就成立了般源诗社,2000年成立般源书画社,同年成立般源戏剧社,近期还成立了般源文化促进会。
  渭头河的水质好,流量大,家家户户都养鸭子、大鹅。有民谣为证:“台头圈子渭头河,也有巴巴(鸭子)也有鹅,前头水打磨,后头脚打罗。”可以说在渭头河处处是般源的历史,步步是般源的印记,人人都能讲出般源的故事。
闫盛霆 张健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