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着力构建“1+5+N”工匠学院体系 注重全生命周期培养
《山东工人报》(2024年06月28日 第A2版)
本报讯 匠心筑路,薪火传承。6月18日,东营市利津县首家工匠学院——凤凰城工匠学院揭牌启用,这标志着该县弘扬“三种精神”、培育大国工匠人才的开放式新平台正式亮相。
今年以来,利津县着眼于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坚持高点谋划、高位推进、高标打造、高效落实,以建设凤凰城工匠学院为契机,全方位构建以一个主校区为中心、五大实训基地为支撑、多个创新平台为补充的“1+5+N”工匠学院体系,着力打造县域高素质工匠人才培育“孵化器”和 “新高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动力源。
凤凰城工匠学院自今年3月份开始筹建,由利津县总工会和东营市化工学校联合建设,依托东营市化工学校建设1个主校区,在高端化工、生物医药、纺织、高分子材料、食品加工及现代物流等5大领域设置实训基地,融合现有省市县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联盟)资源,立体化构建覆盖县域重点产业的 “1+5+N”总体建设布局,着眼于 “四链”融合、工匠 “五力”提升,全方位打造工校企协同式、产学研一体化、考赛评全链条的工匠人才培育体系。
据悉,在课程体系上,该县突出目标导向,在调研收集全县职工职业技能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配备60个专业实训室,开设 “思政讲堂” “技能课堂”两大板块10个类别课程培训,涵盖践行 “三种精神”、师资能力提升、高技能人才行动学习坊及多个产业领域的实训模块;在师资体系上, “走出去”、 “请进来”,主动对接省内外专家人才资源,聘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乔东,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全国劳动模范、鲁班首席工匠刁统武等30余名劳模工匠为首批专兼职教师,梯次组建工匠型 “凤凰城百人专家人才库”;在培养体系上,实行个性化培养的 “私人订制”,针对职工不同发展阶段的成长特点,分层开办基础班、成长班、进修班、深造班,精准赋能产业技能人才全生命周期培养。
建成不是终点, “管+用”才是目的。利津县总在高标准建设凤凰城学院的基础上,注重健全有效的管理运行制度,联合教育、人社、发改、科技、财政等多个职能部门,联合出台了建设运行方案,配套出台了教学管理、人才培育、培训评价、创新转化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学院有章理事、按章运行,建立起党政支持、工会牵头、各方联动、学校管理、社会协同、企业参与、职工受益的工匠人才培育大格局,真正实现工校企三方联合办学、共育工匠人才。
“凤凰城工匠学院的落地只是一个起点,利津县总将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一步探索符合县域发展的多元化形式,真正将工匠学院打造成广大职工理论武装的大课堂、锤炼技能的主阵地、技能提升的大舞台、工匠人才的孵化器。”利津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许加勇说。截至目前,该学院已同步开办“工匠锻造提升培养”等主题培训3期,培训各级技能人才、职工学员300余人次。
(于倩 彭亚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