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4年7月2日新闻综合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4:12:56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原标题:贵阳阅山湖B组团二、四标段项目1#、2#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通讯员 魏海 卢润东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6月20日,由中铁二局建筑公司承建的中铁阅山湖B组团二、四标段项目,顺利实现了1#楼和2#楼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后续工程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铁阅山湖B组团项目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项目管理团队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多机械多区域同步穿插跳桩的方式进行桩基施工,道路采用毛石换填路基+铺设钢板的措施,克服了雨季施工通行难题,采用多种旋挖工艺并举的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喀斯特地貌地质条件差、溶洞多的施工难点,并积极使用密肋楼盖代替传统模板,在节能环保、成本控制、施工效率、安全质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模板施工,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4:13:11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北同蒲线信号设备改造工程里八庄站顺利开通
通讯员 崔跃政 张硕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6月25日,随最后一个封锁施工点撤场命令下达,里八庄站顺利开通,标志着由中铁电气化局北京电气化公司承建的北同蒲线信号设备改造工程施工圆满完成。

北同蒲线是大秦线煤炭运输主要的集运通道,北起山西省大同市,南到山西省太原市,全长347公里,共有车站45个。为了进一步提升北同蒲线的运输能力和安全性,中铁电气化局北京电气化公司承担了里八庄等六站信号设备改造工程。在改造过程中,项目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丰富的施工经验,采用先进的信号设备和技术手段,对里八庄等车站的信号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
改造后的信号设备不仅有效提高北同蒲线列车运行效率和运输安全性,对于共同构建山西省与内蒙古西部等北部边陲地区重要铁路干线,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沿线振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4:13:26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党建引领激发项目建设“红色动能”(引题)
唐山港煤炭储运配套翻车机房项目“三大工程”启动(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特约记者 朱润胜 通讯员 樊琳
6月28日,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与唐山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唐山港煤炭储运配套翻车机房项目现场,举行“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启动大会,以党建引领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据介绍,本次活动旨在围绕“响应国家推进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提升曹妃甸港区煤炭储备功能”的项目定位,打造“三大工程”党建特色品牌,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双向融合,以党建引领激发“红色动能”,为项目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启动仪式上,唐山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领导领学相关理论文章,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团队介绍“三大工程”实施方案并作出建设承诺。随后,双方签署党建共建协议,举行“三大工程”建设授旗仪式。
据了解,由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唐山港煤炭储运配套翻车机房工程,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港口物流园区,项目总占地84.3亩,总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建成后年卸车作业能力将达到5000万吨。该项目作为国内煤炭战略储备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是河北港口集团实施“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战略的具体行动,对河北港口扩大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储运能力,提升港口环节的抗风险能力和安全稳定性,确保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4:13:42 | 查看全部
原标题:中交四航局建设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叶小钟 赵思远 通讯员 肖明葵 杨昆 吕传龙 林文琪 梁胜
长虹卧碧波,天堑变通途。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6月30日正式通车。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从2018年正式中标,深度参建深中通道,用人工智能和新装备、新科技攻克了深中通道项目中世界首例特长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技术难题,完成了23节单节重达八万吨沉管的预制(含最终接头),为深中通道的建成提供了“四航方案”。


践行“每一个仓格都是第一个仓格”,匠心浇筑精品工程
沉管隧道段作为深中通道的核心控制性工程,沉管的预制质量直接决定了100年使用寿命的实现。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曾作为主力军参建过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深知沉管隧道的重要性。
自主研发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创新“智”造一流沉管
深中通道沉管段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大规模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于国内则是全新的结构和技术。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自主研发了高体积稳定性自密实混凝土、世界最大智能台车编队、国内首套智能浇筑设备和“四航固基”号DCM船等技术、装备,系统解决了8万吨沉管快速移运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百年质量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4:13:53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在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深中通道背后,设计单位发挥了哪些作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蒋菡 通讯员 黄清飞 王迪

历时7年建设,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6月30日正式通车试运营,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在这样一座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工程背后,设计单位发挥了哪些作用?

公规院作为深中通道工程主要的可行性研究单位,从2010年起开展前期方案研究,提出了6条路线线位,在此基础上开展“全桥、全隧、东隧西桥、东桥西隧”等多组合、“斜拉桥、悬索桥”多桥型、“沉管、盾构、钻爆”等多隧道工法深入分析,经5年持续综合比选研究,确定了本工程的最终实施方案。

作为深中通道勘察设计牵头单位,公规院设计了世界上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和世界上最高通航净空尺度的跨海桥梁——深中大桥,以及世界最长、车道横向跨度最大的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沉管隧道——深中隧道。

作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三方施工监控单位,开展了沉管隧道智能监测技术创新,保障了沉管隧道施工期工程安全。

作为深中通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单位,开展桥岛隧一体化监测技术创新,实现了桥岛隧的智能化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

在深中通道设计建设中,公司突破传统理念,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跨海桥梁方面,为提升强台风气候区超大跨径悬索桥的抗风稳定性,设计团队提出了“整体钢箱梁+水平分流板+上中央稳定板+高透风率栏杆”的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措施,将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颤振临界风速提升26%。为提高钢箱梁U肋与顶板构造细节的疲劳性能,提出了U肋和顶板全熔透焊接方案,最终将该焊接构造细节的疲劳寿命较传统方案提高5倍以上。国内首次提出“锁扣钢管桩+工字型板桩+平行钢丝索”自平衡柔性组合围堰结构,实现了在深厚海相淤泥地质条件下的45天快速成岛,横向“8字形”巨型锚碇地连墙基础,降低阻水比达28%,解决了离岸深水海中锚碇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难题;创新采用了φ6mm-2060MPa大直径高强锌铝多元合金镀层主缆钢丝,抗腐蚀性能达到传统热镀锌钢丝的3倍以上,以保障主缆钢丝有效使用100年。

水下隧道方面,为适应海底隧道超宽、变宽、深埋、大回淤等技术特点,在国内首次提出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新型结构,并在国际上首创大规模应用先例。项目团队从2015年开始自主创新,通过大量试验、模拟分析和工程应用,提出了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沉管隧道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脱空检测方法和控制标准;世界首创整体浮运、海中管内推出式最终接头,节省工期半年以上,为沉管隧道工程最终接头合龙提供了新方案;创新提出的海域深层水泥搅拌桩(DCM)复合地基与组合基床设计方案,有效控制沉管沉降在5cm以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新设计了国内首座全水下互通立交,研究提出了高速公路地下互通立交选型与路线技术标准,解决了海域地下互通隧道结构、大型围堰、超深超宽基坑围护等设计与施工技术难题,建立了高速公路地下互通立交安全运营系统。

在美学设计方面,贯彻“平衡、和谐、简洁、大气”的建筑设计理念,深中通道全线采用统一的晶体切面建筑元素,注重海中长桥的韵律感,提升了工程品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4:14:11 | 查看全部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原标题:用煤不见煤、用矿不见矿!这家企业交出一份“绿色答卷”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朱欣 乔然
6月30日,一走进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现场,滚滚热浪扑面而来,火热的铁水运输作业场景引人注目。
“原来用机车运输把炼好的铁水运到炼钢厂,现在采用‘一罐制’技术,用电动平车取代机车运输,直接把钢包‘拎’到炼钢厂进入下一道工序,不仅效率提高了,还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耗,节约了成本。”新钢集团炼铁事业部综合管理室科员甘志鸿向记者介绍。

在生产中运用“一罐制”技术,是新钢集团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一次生动实践。2018年以来,新钢集团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新要求,启动基于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为中心的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工程。多年的探索实践,新钢集团在低碳环保道路上,交出了一份“绿色答卷”。
新钢集团实现了从源头淘汰和改造一批污染源,包括综合料场智能环保易地改造、4.3m焦炉环保节能升级易地改造、尘泥综合治理项目和中水深度处理及回用项目、电弧炉改造项目等,解决了无组织排放、废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问题,实现尘泥全部循环加工利用。
综合料场是新钢集团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工程的重点子项目,于2020年5月投入使用。综合料场的原料年处理量达2500万吨以上,可满足新钢年产1000万吨铁水的原料供应需要。

“综合料场建成后,公司所有原燃料实现全封闭存放、转运、生产,并实现全流程、立体式抑尘、降尘处理,粉尘无组织排放减少80%以上,真正实现‘用煤不见煤、用矿不见矿’的高标准清洁生产。”新钢集团炼铁事业部原料作业区副主任胡洪波说。
与此同时,新钢集团打造了综合料场的数字孪生平台。通过平台,生产组织人员可以直观掌握28台智能化操作大机的运行态势,对64万平方米原料厂房的各个角度、各台设备,120万吨近百种原燃料的进出及使用情况了如指掌,从而为料场作业流程的优化管理提供分析和决策支持,在线管控原料质量,优化原料库存和储运成本,减少资金占用。
据悉,目前新钢集团研发生产的海洋工程用钢、IF钢、临氢钢、低温移动式罐车用钢、耐磨钢、模具钢、汽车用钢、高牌号冷轧电工钢等几十类高端产品,广泛运用于石油石化、大型桥梁、军用船舶、核能电厂、航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并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4:14:29 | 查看全部
原标题:1958年建成的红旗茶厂通过对原有生产厂房的科学合理保护、活化改造,成为国潮风的标志性打卡地(引题)

66岁老茶厂“不服老”(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思远 叶小钟

阅读提示

红旗茶厂曾是享誉全国的大叶茶制造厂,这家拥有66年历史的老茶厂,通过对原有生产厂房的科学合理保护,重新规划、保留、活化和改造,已然变身文旅新景点,成为国潮风的标志性打卡地。

上世纪50年代的红砖瓦房、拱形连廊的建筑风格、各种略显陈旧的制茶器械……在位于广东清远市广德(英德)产业园区的红旗茶厂,这些极具年代感的老地标、老物件,正不断定格在游客手机或相机中,让游客近距离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漫步在茶厂古朴的小道,厂外茶山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厂内设计别有洞天、一步一景,茶艺室内满屋飘香,总有一处能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1958年建成投产的红旗茶厂曾是享誉全国的大叶茶制造厂,如今,通过对原有生产厂房的科学合理保护,重新规划、保留、活化和改造,这家“不服老”的老茶厂已然变身文旅新景点,成为国潮风的标志性打卡地。游客不仅能参观完整保留下来的英德红茶制作技艺生产车间,还能看到不少融入了当下国潮元素的人文景观和工业遗址,这家拥有66年历史的老茶厂,正在“蝶变”焕发新生机。

守住老元素注入新活力

红旗茶厂建成启用后,曾在为国创汇、传承工匠精神、技术创新中积淀了丰厚的英德红茶工业文化。

相关数据显示,红旗茶厂的茶叶曾远销海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创造了宝贵的外汇。然而,上世纪90年代,转制为私营企业后,红旗茶厂渐渐因管理不善导致停工停产。

“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接手企业,都盼着历史悠久的茶厂能重拾旧日荣光。”广州科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发武说。

2020年,国有开发平台公司广州科德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了红旗茶厂,并以该厂为核心载体,以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产业化服务为抓手,带领茶厂走向保护与活化并重之路。

“大到原有厂房的维护,小到路基的装饰,我们都尽量保持和还原当年的样子,确保风格如一。”张发武告诉记者,红旗茶厂请来行业专家给予专业指导,实施古木维护、景观优化等保护性举措,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小干预”和“修旧如故”。

在厂区里,张发武一边指向那些老建筑一边说:“这些建筑当年的瓦面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老化严重,厂区会派专人定期检查,缺失的瓦片也尽可能找到同规格瓦片修补。你看,连每个厂房的铭牌,我们都恢复了上世纪的木牌和字体风格,以保留那份历史的厚重感。”

宝贵的工业遗存应该如何留住?怎样实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企业发展的双赢?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的路径。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如何让工业遗产活起来,我们思考、策划了很长时间。”张发武向记者介绍,红旗茶厂最具历史价值的,是其建起的全国第一条萎凋、揉捻、发酵、烘焙机械的联装生产流水线。为此,茶厂本着“外观保留工业风貌,内部进行文旅赋能”的原则,将7条传统生产线和巨大厂房改造成了“红旗大讲堂”、红茶生产工艺学习区、红旗茶书院等大型功能区。

现如今,走在大厂房外,质朴复古的工业之美尽收眼中,走进“赋能”后的厂房内部,可以详细了解茶厂发展史、学习制茶工艺、体验非遗文化……功能区各具特色,“国潮”元素满满。

沉浸式体验是一大“法宝”

“什么时候还有炒茶DIY?”“茶叶在每年的几月可以开始采摘?”眼下,越来越多的游客正在成为茶厂的“粘性用户”。

记者了解到,沉浸式体验是激活老茶厂、带来新流量的又一大“法宝”。红旗茶厂门口就是连片的茶园,为了丰富游客体验,茶厂专门划定20亩茶园提供游客采摘,同时在车间支起炒茶机,指导游客现场炒制,游客置身于采摘时的美丽自然风光,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沉浸在氤氲的茶香中,完整体验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

此外,奶茶制作区是茶厂的“顶流”区域之一,每逢周末都会迎来大批游客,有些游客甚至会专门开车下高速来到茶厂,只为完成“奶茶打卡”。

为了更好传承展示广东省级非遗项目——英德红茶制作技艺,茶厂还专门打造了红旗茶书院,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制作,并推出茶厂专属的文创产品。

在茶文旅融合模式的带动下,红旗茶厂2023年吸引游客13万人次。今年,仅春节假期,就接待了5万多名游客。

一名游客表示:“不仅能喝茶学茶,还能了解非遗文化,这一趟旅行带来很多惊喜,超出了我的预期。”

如今,围绕着“茶”字,红旗茶厂还深度做起“研学”的文章。2023年12月,红旗茶厂国家级茶文化研学营地(一期)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依托红旗茶厂及周边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深厚的红茶历史底蕴,打造集“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研学活动+生态文旅”为一体的全国示范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目前已接待了省内外多批次前来体验的青少年研学旅行团队。

茶厂与茶农实现双向奔赴

茶叶卖得好不好,关乎茶厂的收益,更关乎茶农的生计。那么,有没有一种合作模式,能让茶厂和茶农实现“双向奔赴”呢?

红旗茶厂团队用了4年时间进行摸索,最终决定采用“平台思维”盘活各方资源,即用平台的品牌优势整合提升茶产业上下游,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协同共赢,“1+1+N+家庭农场”的产业化服务联合体模式由此成型。

在这个模式中,两个“1”分别指广东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英红九号加工技术服务中心和红旗茶厂,承担着技术攻关和品牌打造的职责,为整个联合体提供强有力的支持。“N”指布在英红九号区域的多个加工技术服务中心,与两个“1”形成网络,为地方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产业化服务联合体就是要打造茶叶种植加工的‘温氏模式’,推动产业兴旺实现联农带农富农。”据红旗茶厂运营公司英德科创小镇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友岚介绍,该模式实现了从种植到初制、精制加工的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要素充分集聚,有效服务第三产业,形成“做二旺一抱三”的产业布局。

得益于这种模式,红旗茶厂通过提供专业化的种植标准技术,服务茶园面积5000余亩,干茶年产量约150万斤,综合产值3亿元左右,每年每户茶农可增收约3500元。

英红镇红旗居委会居民江燕玲是茶厂的一名茶艺师,每天只需要骑5分钟电动车就能来到公司,下班后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

“茶厂越来越红火,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日子越来越兴旺!”江燕玲说。据了解,红旗茶厂80%以上的员工是本地人,家门口就业,时间更灵活、自由度更高。

红旗茶厂的“蝶变”,实则是广东省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写照。

“我们要努力把更多大湾区的人吸引过来,把粤北的产品卖出去。”张发武表示,公司将做大做强红旗茶厂的文旅金字招牌,搭建好广清消费帮扶平台,通过红旗茶厂助力清远打造百亿红茶产业,撬动千亿文旅开花,抢抓万亿康养市场,为“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国企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4:14:45 | 查看全部
[align=justify]
原标题:岳圩口岸联线公路机电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通讯员 石凯 张敏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6月25日,由中铁一局电务公司承建的岳圩口岸联线公路机电工程第一杆路灯在汉邦1号隧道出口成功组立,与此同时,全线隧道照明灯具、配电箱安装、电缆敷设也同步展开,标志项目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是公路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高速公路建成后车辆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快捷出行体验。岳圩口岸联线公路全长8.9公里,起点位于广西百色靖西市同德乡,设置岳圩枢纽互通与合那高速公路相连,终点直达口岸。中铁一局电务公司主要负责岳圩口岸联线公路全线隧道机电工程,包括隧道监控、隧道供配电、隧道照明和隧道消防工程。
工程建成通车后,将对推进广西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加强对越南交流合作、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兴边富民,巩固国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4:15:51 | 查看全部
原标题:打造创新高地 勇立数字潮头(引题)

北京电信以智算“新”力为首都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筑基(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积蓄“新”力量,焕发“新”生机。记者日前了解到:中国电信北京公司在服务首都数智化的进程中,持续推进服务型、科技型、安全型企业建设,加快实施“AI+”行动,以数字创新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打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北京样板”贡献力量。









以智算筑基,触摸数字首都“新”脉动。亮马河岸,仿真“数字人”主播们的高清直播里,首都夜景时尚潮范儿十足;在北京亦庄的无人驾驶车道上,智能驾驶舱的“主脑”正在判断路况信息,庞大算力为自动驾驶提供“神机妙算”……数字首都五光十色的生活背后,需要智算来筑基。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北京电信将AI技术应用于低碳节能领域,AI算法对用电趋势、机房温场等场景赋能和控制,确保绿色算力可持续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4:16:19 | 查看全部
原标题:中交一航局五公司凭借过硬技术实力参建深中通道——(引题)
水下施工智慧闪耀超级工程(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特约记者 朱润胜 通讯员 樊琳 李树新
6月30日,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拥有10项世界之最的我国“十三五”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坐落在河北秦皇岛的央企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参与了其中两项世界之最,即世界最长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和世界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施工,充分展示了其卓越技术实力和施工智慧。
据了解,深中通道是连接深圳至中山的跨海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集群工程,东起深圳机场互通,西至中山市横门枢纽,全长24公里,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海底隧道长6845米。

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具有核心难度的沉管舾装部分,负责22个管节的沉管舾装安装与拆除工程,并以绝对的技术优势承接了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后焊段安装焊接工程,为海底隧道合龙写下关键一笔。
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博介绍,自开工以来,该公司本着精雕细琢保质量、高效安全保履约的精神,用创新智慧赋能工程施工。公司成立了河北省“沉管舾装创新工作室”,开展水下沉管隧道舾装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技术攻关等活动,首创钢壳混凝土结构沉管舾装工艺,填补了国内钢壳混凝土结构沉管舾装施工的空白,实施先进工法合理化建议20余条,创造最高施工纪录2项,撰写施工论文6篇,成功兑现了水下37米沉管“滴水不漏”的郑重承诺。
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主办工程师李树新介绍,深中通道项目采用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在国内缺乏相应设计标准、建设技术及经验,尤其在岛隧结合部实现人工岛与沉管对接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钢壳沉管多次转场的结构质量控制以及管节长距离浮运安装的风险管控等方面都面临很大的挑战。针对众多难题,他们的技术团队充分吸取港珠澳大桥工程的成功经验,积极组织多次工艺研讨,深入推进联合设计,及时解决了人工岛对接端现浇隧道及止水关键技术、沉管对接二次止水、大体积混凝土控裂、高大模板及支架设计等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