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回复: 0

嫦娥六号背后的工业力量

发表于 2024-7-2 14:33: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嫦娥六号背后的工业力量

今年的6月,之于人类航天史,是个意义非凡的月份。

6月25日下午,携带月壤的中国嫦娥六号返回器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着陆场成功着陆。在此次探月任务中,用“玄武岩材料”制作的五星红旗在月背徐徐展开的镜头,令国人激动不已。

嫦娥六号展示的国旗是科研人员通过一年多时间攻关,利用玄武岩熔融拉丝技术制作而成的,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耐高温、耐低温等优异性能。这样的材料不仅能适应月球的严酷环境,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月面上的玄武岩含量丰富,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时候很可能要把玄武岩做成建筑材料。

在我们为“嫦娥回家”激动的时候,发生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事,却让人开始担心。

在“嫦娥回家”的前一天,因为一名宇航员的宇航服冷却系统出现漏水问题,驻扎国际空间站的两名美国宇航员临时取消了太空行走任务。而美国在本月发射升空的“星际客机”载人飞船在发射后发生了数次氦气泄漏事故,飞船返回地球的时间一再推迟。航天迷们开始担心美国宇航员安全返回问题。“星际客机”氦气泄漏事故的原因仍在调查,但事故关键的“阀门材料”已经引发了热议。

我们知道,科学,从来容不得半点虚假。支撑一个伟大工程的力量,除了超强的科研实力、深远而务实的科学规划和创新精神,最为基础的,还是国家强大的工业实力、从业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从伟大工程到科技悲剧的距离,可能也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的阀门,或者是某一种材料。

中美两个航天大国,同时也是两个工业大国。只是,美国经历了数十年的去工业化,留下了著名的“铁锈地带”和诸多“工业遗址”。而中国,目前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已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

中美工业此消彼长之势,在2024年6月,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会看得更为清晰。

嫦娥六号归来的当天——6月25日,正值我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百年诞辰。1986年,年仅62岁的邓稼先去世,他的临终遗言相信被每一位科研人员铭记:“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嫦娥六号从月球回到地球,中华远古浪漫的神话正在成为现实。这一切的基础,是我国科研工作者舍生忘死自强不息的接续奋斗,是国家从孱弱到强大的工业实力的坚定支撑——是我们在工业领域几十年从无到有筚路蓝缕的艰难拼搏。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至今已经20年。“建立月球基地”是其第三个阶段。基地建成的时候,我想,她的名字应该叫“广寒宫”吧。(王志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