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97|回复: 3

[话题探讨] [正方]为何不给“奋斗者”一点掌声?

发表于 2011-8-12 10:09: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何不给“奋斗者”一点掌声?
        李小光

        近日,一份越洋而来的“带薪假期排行榜”看愣了很多人。这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调查全球各国后列出了“带薪假期”时间长短的排行榜中,巴西和立陶宛以41天位居榜首,中国以21天排名最后一位。有意思的是,排名垫底不重要,要命的是大家都在感叹其实“连21天的假期我都没有啊!”去年,网络上爆出了华为公司要求部分中层以上人员签订“奋斗者协议”的新闻,员工们被要求提交一份申请,“自愿”成为“奋斗者”。不提交者,则自动划入普通“劳动者”之列。
        奋斗者与劳动者,说到底就是员工在工作态度的区别。而公司通过“奋斗者协议”给员工戴上“奋斗者”与普通“劳动者”的帽子,就是要将“奋斗精神”扩大化,以“奋斗者”带动普通“劳动者”,实现公司员工的精神跨越。因此,为什么我们不给“奋斗者”的选择一点掌声呢?
  一个公司的业绩如何,跟该公司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可能一个弱小的公司就因为有一批上进的员工而突飞猛进,建立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也有可能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业巨头,却因为员工的拖沓自满而崩于一瞬。
        其实,“奋斗者协议”并不是为了把人分成了三流九等,而是希望通过这个身份的区别,人为地制造员工上升的动力。因为,员工要想改变自己的“身份标签”,就必须拿出“奋斗者”的姿势。因为,那些“奋斗者”就是他们上进的楷模。
        而且,一个公司本来就存着两种人,一种是奋斗者,另一种是普通劳动者。但是,公司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让“奋斗者”越来越多,让普通“劳动者”越来越少。而那些勇于放弃“带薪休假”、“加班费”等福利的员工,就是为了成就自身事业而在做“破釜沉舟”的选择。而那些为眼前利益所诱的普通员工,经受不了这一番“冷彻骨”的阵痛,他们的前程也许就此而划出分野。
        尤其是那些愿意成为“奋斗者”的员工们,即使公司不做出这样的划分,他们也会自动成为“奋斗者”。但是那些原本没有打算成为“奋斗者”的员工们,可能因此而被“奋斗者”的气质而感染。因为现实告诉我们,角色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但无法否认的是,一些生性懒惰的人已经被同事、同学感染成了“奋斗者”。而那些天生就想“奋斗”的人,他们将会在“奋斗”的浪潮中表现的更具拼搏精神。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为什么不给“奋斗者协议”一点掌声呢?
        而且,从“奋斗者协议”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奋斗者协议就是员工上进的精神动力。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干成一番大事,但是一些人囿于条件、囿于氛围而不敢去尝试他们的梦想,如今“奋斗者协议”更打破了普通“劳动者”奋斗的坚冷,它能带给想闯出一番事业的员工巨大的希望,让一些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在奋斗精神的号召下,努力开拓,积极进取,从而实现自己的大转变。从这个角度看,“奋斗者”又有什么不对呢?
        其实,从人性上来说,哪个员工不想休假,普通劳动者想休息,奋斗者也想休息。但是干事业也是比付出的过程。因为,很多奋斗者并不会比普能人聪明,但是他们甘愿付出,不计较眼前得失,最后成就大业。但是有些员工斤斤计较,目光如豆,以至失去发展的机会。等到自己老了的那一天,他们才会为自己当年做的决定而感到忏悔。因此,为何我们不给奋斗者一点掌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2 12:52:19 | 查看全部
奋斗者很需要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2 17:22:34 | 查看全部
文章不不注重后期修改,细节出问题,尤其、而且、其实多次运用,使文章逻辑混乱,不分主次,很可惜啊。提意见,不知您同意不,我是很想听听老师们的针对性意见,就是没人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2 20:20:28 | 查看全部
冯老师提的意见正是我们目前事评需要改正的,实话,我也经常用这些词语,不过以后会慢慢改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