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鲁中晨报 2024-07-05
一候温风至
二候蟋蟀居宇
三候鹰始鸷
一夜风雨天作晴,不觉已是小暑至。北京时间7月6日22时20分将迎来小暑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将由此进入“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的炎热季节,树叶会被晒得垂头丧气,小草也会弯腰驼背,小狗则懒洋洋地蜷伏在树下阴凉里不时吐着舌头……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节到小暑进伏天。今年7月15日入伏,恰在小暑节气内。入伏后,暑热如煮,高温与高湿相伴,加上气压低和风速小,这样的日子真的很不好过。
百姓们“谈热色变”,文人们则作诗调侃。唐代诗人白居易比喻说:“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唐代诗人韩愈形容说:“如坐深甑遭蒸炊。”南宋诗人陆游也描述说:“坐觉蒸炊釜甑中。”甑,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如同现代的蒸锅,个中滋味不言而喻。
千百年后,知名作家苏童这样描写炎炎夏日:“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人在街上走,感觉到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手碰到路边的房屋墙壁,墙也是热的。人在街上走,怀疑世上的人们都被热晕了,灼热的空气中有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若有若无的,飘荡在耳边。”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紧随小暑之后的是大暑,“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从小暑到大暑,这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全国各地仿佛‘千里蒸笼’‘万里烧烤’,天气以‘蒸、煮、烧、烤、煎、熬’等多种方式肆意‘烹饪’着人们的躯体。”王来华说。
不过,在滚滚热浪中,也蕴含着生机勃勃的个中世界。越是酷热,荷花开得越是娇艳,风姿绰约,煞是惹眼;越是炎热,蝉和青蛙叫得越欢,此起彼伏,演绎着动人的“夏韵之歌”。
盛夏正当时,消暑有“凉”策。吃一片冰西瓜、喝一碗绿豆汤、饮一杯凉茶,都是不错的解暑方式。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愿所有人都能在炎炎夏日寻觅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清凉。
7月6日22时20分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小暑时节,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时有暴雨光临。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小暑正值初伏前后,空气湿度逐步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这对肾病患者来说,也是最难熬的时段。
此时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常常表现出“无病三分虚”,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表现出口苦苔腻、胸腹胀闷、体重减轻等征象。
所以中医养生强调补充体力,均衡营养,解热防暑,预防肾脏病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