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阎雪君
许多人问我:“你没考上大学,如何就当上作家了?”
我说:“其实很简单,就靠读书。”
在聊读书与写作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说说我的学习经历。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偏科,一个老师教两门课,一门数学、一门语文。上数学课,老师拼命地骂我;上语文课,老师一个劲儿地夸我。我就是这么一个“怪物”,因为偏科,我初中念了6年、高中念了6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名落孙山。虽然没考上大学,但是我读书和写作的爱好一直没有丢。
我觉得一个人要搞好写作,必须得好好读书。
对于写作,我没有上过大学中文系,或者汉语言文学系,所以写作完全靠自学和模仿,自学的基础就是读书,也就是“临写”。因为学画画叫“临摹”,学书法叫“临帖”。
我在学习数理化上是个笨蛋,但在读书和写作上,有种豁出去了的勇气。小学时没书读,就从老师厕所墙缝里偷了本《艳阳天》,尽管已经被撕得掐头去尾,我还是读得如饥似渴、津津有味;村里没有文学作品读,初中有机会得到了老师上函授用的文学教材,自己全部自学完毕;高中时听不懂数理化,经常逃课,到县城图书馆找机会“蹭书”读;高中毕业到阳高县制药厂烧锅炉,继续读。锅炉房尘土飞扬、机器震耳欲聋、灯光昏暗摇曳,我还在读书。读书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徜徉,把我带到了不曾经历的大千世界,感悟了许多不同的人生。理想就像那熊熊燃烧的炉火,照亮了我的胸膛。
关于读书,我觉得应该带着想象力去读。我读书有种感觉,眼睛看着文字,心里涌着热血,脑海里幻化出各种人物形象、四季不同景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包括我看家里墙上贴的年画,从一幅画到另一幅画,我都要“读”出两幅画之间省略掉的细节描写和过渡的情节。想象力就是要把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的因果逻辑、来龙去脉,想出来、说清楚。带着想象力去读书,对于培养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事半功倍。
关于读书,我的经验是要读好书、读精品。有一次,我在湖南安化中学讲座,有位语文老师特别激动,讲座结束后他还赶到宾馆跟我继续聊读书、聊写作。他说有个疑问困扰了他大半辈子,他年轻时读书多,写作也好,但是后来教了大半辈子语文,按理说许多文章都已经读得烂熟于心,许多学生的作文修改了成千上万,但是感觉自己的写作水平却越来越差,苦苦琢磨许久,越琢磨,越糊涂。我一听,马上就说:“您是上了‘开卷有益的当了。”他不明白。我就说:“‘开卷有益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书就能得到好处。但是我们得明白开什么卷、有什么益,开学生的卷(作文),得到的就是学生的益(水平);开名家的卷(名著名篇),得到的就是名家的益(水平)。”我接著说:“您大半辈子读的都是学生的作文,受到的大多数就是学生们写作水平的影响。所以,您的写作能力不会有大的提升。”那位老师一听,连声说:“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关于读书,我觉得还要与“读”生活结合。我从乡村、从县制药厂茶炉工,后来一直到我们乡里的信用社、县农行、市农行、省农行,后来到人民银行总行、华夏总行、中国银保监会金融工会文联,我先后调了9个单位,村、乡、县、市、省,外地到北京,一个台阶没落下。就像一条鱼,从海底深处一层层跳出水平面,历经各个生活层次。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是一边读书,一边体验生活,一边感悟写作。在书本里“读懂”生活,在生活里“读懂”书本。死读书、读死书,只能是生活“不能自理”;光生活、不读书,只能是没头苍蝇瞎撞。
说完读书,我再谈一谈如何写作。
通过读书,我觉得要写出好作品,应具有以下4个特性。
一是题材要有独特性。《原上草》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全国第一部以农村信用社为题材的长篇,同时也是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全景式地反映了当代信合事业发展和扶贫奉献历程,弥补了中国当代金融文学的一个空白。我的长篇小说《天是爹来地是娘》,是全国第一部反映金融精准扶贫的长篇小说。先是以《性命攸关》为题,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接着又被《长篇小说选刊》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金融扶贫是国家的大事,这部长篇是以金融扶贫挂职干部金炜民为主线贯穿始终,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男女主角,而是描绘了这片土地上的众生相,是为大地上的小人物立传。这些小人物的人生充满辛酸、悲苦、艰难与血泪,却又是一群生动而有趣、有血有肉的人,这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党的精准扶贫的礼赞,指明了扶贫的关键是扶人,让群众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主角,当群众觉醒了,扶贫就真正看到希望了。
二是主题要有独特性。我的长篇小说《今年村里唱大戏》,是全国第一部提出并用文学的角度反映“中国农村集体资产流失问题”的长篇小说。别人都在关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我第一个提出“农村集体资产流失问题”这个概念,并通过文学的笔调反映出来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情注脱贫攻坚,情系国计民生。新华社2003年9月30日专门为这本书发表通稿。全国首部反映农村集体财产流失问题的长篇小说问世,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有专家预言将引发中国农村改革的新思路。
三是内容要有独特性。我的长篇小说《桃花红杏花白》,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百合的农村妇女,所有故事都围绕这位命运有点儿奇特的妇女展开。几番拼搏,几番失败,画出的是一个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奋斗轨迹,是乡村现实中女性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揭示了乡村女性面对现实冲击时的矛盾情绪,“三农”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其他,在于市场。《中国文艺报》评论其是与社会有关的社会画卷,把乡村女性生存的真实写照、矛盾和关怀反映得比较好。
四是思想要有颠覆性。我的中篇小说《疯狗》是讲一条好狗为救主人被另一条疯狗咬伤,村民害怕疯狗,都不敢打疯狗,却认为好狗会被传染,执意打死了好狗,寓意社会道德沦丧,颠覆了许多读者的道德认知。 |
|